數位之牆的老讀者可能會記得,筆者曾經在兩年前,一九九九年十月
三號的時候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
。這篇文章是因台灣的九二一地震而作,主要是在探討當災難發生的
時候,網路媒體究竟可以幫上什麼忙。 這篇文章打破了筆者「只談趨勢不談時事」的慣例。一方面因為事情
實在太嚴重了,另一方面,社會在承平無事的情況下,看不出人們對
於網路的依賴程度(就好像我們平日不會感覺到電視機的重要性一樣
),災難的時候,「網路到底有多重要」的議題就會被突顯出來。 這篇文章當時在網路上被多次轉寄廣為流傳,身為網路產業的從業人
員,很多問題是我自己沒有辦法回答的,甚至當別人問起來的時候會
感到不知所措。那篇文章中筆者提到「搶新聞沒有電視快,募款不如
其他媒體多,技術問題讓一般人敬而遠之,網路媒體在這次的地震事
件當中,想要不尷尬都很難」。 這陣子最重大的災難莫過於發生在美國的恐怖攻擊事件。相較於兩年
前的大地震,除了時間空間(一個發生在當地,一個發生在遠處)的
不同,以及心理距離上的不同(一個是我們的災難,一個是人家的災
難)之外,整個網路媒體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儘管如此
,網路媒體的身分有變得比較不尷尬些了嗎? 兩年前的受災戶無法使用網路對外通信,非受災戶從電視得到訊息比
從網路上快(奇怪了,網路不是號稱即時互動的媒體)。在那樣的情
況下,令人好奇的是,新聞網站以及入口網站新聞頻道的流量還是大
幅的增加。 此次的攻擊行動也同樣造成了這些網站的流量大幅提升,所以很顯然
的是,在閱聽人的心目中已經幫網路媒體找到了一個位置,那個位置
不是要跟電視搶快搶即時,而是有別的使用價值。就好像週刊和雜誌
不會想要跟電視搶快,而閱聽人對於週刊雜誌的時效性也不會有著太
高的期待是一樣的道理。 兩次災難中間的兩年時間落差,讓這樣的使用習慣更加的定型了。媒
體有很多種,人們面對每一種媒體的習慣都不同。而已經被定型的認
知是:報紙每天,週刊一個星期,雜誌一個月,廣播開車聽,電視回
家看等等。 當一個還沒有電視的社會,第一次出現電視這個媒體的時候,人們會
不自覺的調整使用其他媒體的位置,讓電視「擠進來」。當人們終於
接受電視這個媒體的時候,表示整個媒體產業因為新媒體的加入而完
成了產業變革,以及使用者的認知和使用習慣改變。對於網路媒體也
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網路的角色是什麼?使用者對他的認知又是什麼?第一,網路媒
體不可能跟電視媒體搶快。如果要比快,閱聽人為什麼要選擇網路?
而災難時網路的流量仍然上升,這表示用網路在尋找相關資料的人,
打從心底就不是抱著為了搶時間知道消息的心態。 第二,在辦公室裡面不能收聽收看其他媒體的即時報導時,網路媒體
會變成最即時的媒體。不可否認,我們在辦公場所會用電腦網路關心
國家大事,回家之後就是看報紙看電視。 第三,網際網路有著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優勢-資料庫。電視播完了就
沒有了,想查昨天的電視新聞是有困難的。報紙每天有,但是用人工
檢索的方式可累人。只有網路媒體是按幾個按鈕,就把相關的新聞全
部拉在一個畫面上的,打破了傳統媒體版面的限制,讓新聞的縱深全
部呈現出來。 我們對於網路媒體的認知向來是希望他即時,但是結果網路媒體的最
終價值,會是在資料庫上面。 第四,網際網路讓人們相互取暖以及抒發情緒。依稀記得九二一大地
震時,很多廣播電台接受民眾的 Call In發表意見。筆者常常在想,
這些人是哪裡來的勇氣讓他們拿起電話就打進電視台去講話。我也常
想,會發表意見的人通常都是少數人,真正大多數人的聲音是什麼呢
? 所以我們在類似的 Call In節目中會比較少聽到持平的論調,大半都
是較激進的言論。而網路因為他匿名的特性,讓發表言論的門檻降低
很多,所以各種類型的意見都有可能在上面呈現,進而形成底層的聲
音。這個,也是傳統媒體所無法呈現的。 網路媒體的角色清楚,會讓這個產業擺脫尷尬的角色。因為我們不會
再期待網路會做出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事情。另外一個好消息是,這也
代表了網路媒體已經順利的「擠進來」,擠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
(文:黃紹麟)
上一篇:虛擬的世界,真實的人生
下一篇:數位式「穀賤傷農」
■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 - 2011/09/18 ■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 - 2011/09/11 ■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一)電信業者靠邊站 - 2010/09/12 ■ 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 - 2009/09/13 ■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三) - 2008/09/14 ■ Web 2.0 下一步(三)共念是一切基礎 - 2007/09/16 ■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範 - 2006/09/17 ■ 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 - 2006/09/10 ■ 書房才是數位娛樂的主流 - 2005/09/18 ■ 中國3G之我見(三)系統決定終端,終端決定市場 - 2005/09/11 ■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二)停止「販賣盒子」 - 2004/09/19 ■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一)內容是賤價的 - 2004/09/12 ■ 七年級與吞世代 - 2003/09/14 ■ 中間商的消失 - 2002/09/15 ■ 當災難在網路上傳遞 - 2001/09/16 ■ 轉接口的價值 - 2000/09/17 ■ 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 - 200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