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期)上期談到了網際網路之所以形成封閉架構是因為人性的關
係,人性要求安全,所以網際網路才會逐漸形成封閉架構。人類的另
外兩個特性,貪小便宜,以及分享,也是型塑未來網際網路面貌的兩
大推手。 簡單的問一個問題:內容有價是個花了很久的時間才在人類社會建立
的觀念,但為什麼這樣的觀念必須要長時間一再的教育普羅大眾大家
才能接受?是不是這樣的觀念本來就跟人類的習慣違背?網際網路上
面的免費以及分享文化,推究到最後莫不是這兩大人性。 如果我們先不談網路,即使以傳統的媒介,書籍,雜誌,報紙,錄影
帶,音樂光碟等等,盜拷始終都是很大的問題。背後的內容經營者每
年編列大量的預算在反制盜拷。前幾天的新聞報導還指出,美國已經
有唱面公司在音樂光碟上採用反盜拷的技術,消費者如果使用電腦盜
拷,翻拷出來的那張光碟會有嚴重的雜音以致於不能聆聽。 盜版與反盜版的技術也不斷的互相拉鋸。以往的盜版是有規模的大量
複製,例如書籍或者音樂光碟,並透過地下管道銷售。這種方式對於
原先的內容經營者造成的傷害最大。最重要的是,翻版者以低成本從
這樣的行為中謀取暴利。 上面那種行為如果稱為鯨吞,那麼消費者透過網路互相「分享」內容
的行為,可以稱為蠶食。不管是透過電子郵件轉寄好文章給朋友,透
過某些特定網路「分享」MP3 音樂給其他人。這些個人的小量行為如
果擴散到每個人,總體力量可能會大於前面那種有規模的翻拷者。也
因此不斷的有人在研發種種防治網路盜版的方法。 讓我們先從內容的製作成本來探討。以雜誌為例,他賣的其實不是內
容,而是「製作能力」。對讀者以及市場的專業加上良好的文字,圖
形,以及整合兩者在一個載體上的能力,是一本雜誌的賣點。否則同
樣性質的雜誌,銷售狀況怎麼會有差別?「製作能力」是重點。電影
和音樂也是同樣的情形。 如果以此觀點來看,我們問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以雜誌為例,他的成
本是「內容直接成本」+「編輯力」+「紙張印刷成本」+「遞送成
本」。那麼如果透過網路遞送這本雜誌的所有內容,其價格應該如何
計算?如果是透過網路傳送這本雜誌裡面的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
價格又該如何計算? 換個角度看,一本雜誌賣99元,如果你只想要裡面的某篇文章,你認
為你該付多少錢?在這種情況下,「編輯力」,「紙張印刷成本」,
「遞送成本」突然間對你都失去意義了。我們觀察網路上的行為,其
實很多時候我們所閱讀以及「分享」給別人的只是單篇的文章。所以
能夠被計算的價格只剩下「單篇內容直接成本」。
「單篇內容直接成本」高昂嗎?一篇1500字的文章稿費大約是2000多
塊錢,如果印刷量是兩萬本,那麼攤在每本雜誌上的這篇文章成本只
有一毛錢而已。如果你為了取得這篇文章而去影印,那你還真是虧大
了,因為你可能要付出2 塊錢。 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出,如果把內容從載體上抽離出來,那麼內容「
什麼也不是」。(某種程度來說,這是製作人員的驕傲,這代表他們
的存在拉高了內容的價值)。也就是說,內容要收費,跟載體有絕對
關係。說得極端些,消費者掏錢購買的對象,是載體。 如此網路內容的經營者又該要怎麼跟閱聽人收費才好? 網際網路是個全新的載體,他承載的內容是否也是同樣的成本結構,
「內容直接成本」+「編輯力」+「遞送成本」?如果依照我們前面
的觀點來看: - 單篇文章的編輯力成本幾乎為零,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電子報上(但
如果一份電子報上有多篇文章且由很多人共同生產,則還是有成本) - 「遞送成本」就是上網的連線費用。如前所述,消費者付費的對象
是載體,也就是說網路內容要有價值,消費者付費的對象就是網路載
體,也就是網路連線費。 消費者每個月固定繳納連線服務費,然後可以用很低的價格使用網路
內容,這種模式就是有線電視台的模式。美國的有線電視服務是收取
月租費,基本的頻道內容隨你看,一毛錢都不用付。換句話說有線電
視「內容」已經綁在有線電視連線服務這個載體上一起收費了。 如果你要收看額外的頻道內容,必須另外付費。這也表示某些內容是
需要多花力氣額外生產,所以要額外的加收費用。這樣的收費模式,
就是未來的半封閉型網際網路的收費模式。 內容的直接生產者將內容銷售給通訊產業(無線通訊/有線通訊公司
)讓通訊產業加以包裝後連同連線費用一起販賣給消費者。消費者不
會覺得他要為這些內容多花很多錢,因為這些內容在網路上的生產成
本本來就低。 至於消費者得到這些內容之後互相分享的問題其實並不嚴重。因為不
管消者怎麼分享,收益者都是通訊產業。(轉寄文章或者分享音樂總
是要花連線費用)。這看起來會是未來形成半封閉架構的網際網路最
好的內容收費方案。
(文:黃紹麟)
上一篇:終極的網際網路(六)封閉的網路來自封閉的人心
下一篇:泡沫所創造的價值
■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二)來不及長大的螢幕 - 2009/07/19 ■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一)搶口袋還是搶包包 - 2009/07/12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五)淺談3G話費訂價方法 - 2008/07/13 ■ 當idea變成事業(上)用戶數量怎麼估? - 2007/07/15 ■ 網路廣告新一章(一)從媒體到通路 - 2006/07/16 ■ 終極的行動裝置(四)隨時隨地收發Email - 2005/07/10 ■ 漫談數位音樂(六)究竟在保護誰 - 2004/07/18 ■ 漫談數位音樂(五)差點就零圓的計劃 - 2004/07/11 ■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三)成功關鍵在於無線通訊業者主導 - 2002/07/14 ■ 終極的網際網路(七)內容傳輸成本與收費方案 - 2001/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