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民國83年的時候,筆者還只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那時候最普及的瀏覽器是 NCSA MOSAIC,網景才剛剛推出它的瀏覽器Navigator 1.0版。那時候知道全球資訊網(WWW)的人還不太多,像筆者這種使用 Photoshop做圖,用windows 3.1記事簿寫HTML製作網頁的人,在同學的眼中根本就是異類。 寫網頁是件苦差事,因為寫了一大堆HTML程式碼,只能憑空猜測網頁將來的長相。否則就必須一邊寫,一邊要不斷使用瀏覽器Reload重新載入檔案看看畫面效果。在HTML 1.0的時代因為語法簡單這點尚可忍受,但是在HTML 2.0中出現了表格的規範之後,一旦寫起複雜的表格真是要人命。還記得當時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要用Visual C++ 寫一個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器,以後就只要像在Word中編輯文件一樣拖過來拉過去就好,不必再一行一行的寫HTML做苦工。 這樣的想法隨著筆者以及諸好友們相繼入伍而作罷。但是internet卻從不曾停止成長的腳步,不管是技術或者是使用人口以及隨之而來的商機。HTML的版本從2.0,3.0一路攀升到現在的4.0,再加上VBscript 和Javascript,以及最新的Dynamic HTML甚至於XML,XSL,再加上兩大瀏覽器廠牌對各種標準支援的程度不一,甚至自創標準的情形,網頁設計的複雜度不斷在增加,除了設計的層面之外,網站的管理,後端資料庫系統的整合,加上跨平台對不同瀏覽器的支援,這些課題已經不是簡單的寫寫HTML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現在除了一些比較早期就接觸 WWW的玩家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直接編寫HTML,一方面除了前面所提到網頁設計的複雜度增加之外,號稱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工具功能不斷增強而且價格愈見普及也是一大原因。在台灣,使用率最高的大概要算Microsoft的Frontpage了,在業界幾乎是開發網頁的必備工具。至於一般人寫寫個人網頁,甚至在4.0 版的瀏覽器中就有免費奉送的編輯器可用。例如Netscape所贈送的Composer以及Microsoft 的Frontpage Express等等。 筆者退伍之後開始尋找工作時,赫然發現這個社會上多了兩種新興的職業~「網頁設計師」以及「網頁程式設計師」~想不到當年只是玩票性質的事情現在居然成為吃飯的工具。不過從這兩種新興的工作我們卻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首先是「網頁設計」和「網頁程式設計」以及「程式設計」這三者的不同,早年 WWW剛剛興起的時候,會寫應用程式的人不會寫網頁程式,例如 CGI程式或是網站資料庫程式,所以一般公司在徵才的時候必須特別註明是「網頁程式」設計師。但是隨著 WWW的普及以及網路運算環境的成熟,撰寫以 Web為平台的網路應用程式已經變成每個大學資訊相關科系學生的必修課程。換言之每一個應用程式設計師都必須要有在 Web上撰寫程式的能力,否則在資訊產業是不具有競爭力的。筆者在業界待了一陣子就發現,在台灣有很多公司的MIS人員仍然死守著DOS以及Windows 3.1 或者是AS-400 等等封閉系統不放。情況好一點的雖然已經改換Windows 95或者是 Windows NT,但是一旦老闆交代下來說公司要上網,也是一樣束手無策。畢竟網際網路這個領域實在太新,也進步的太快。這個開放系統馬上就危及到從前MIS人員的生路。 其次是「網頁設計」和「網頁程式設計」的不同。一般而言,一個網站的美觀程度通常不是一個寫程式的人可以照顧的很好的,因為美術設計的能力太專業了,而程式設計也是。最常遇到的狀況是,會寫網頁程式的人不會美工,懂得美術設計的人不會寫程式,而且通常美術設計人員和程式設計師的思考邏輯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何能溝通這兩種人往往傷透了腦筋。因此能同時精通這兩者的人經常是奇貨可居,薪水也就高居不下。 隨著網頁編輯器越來越容易使用,價格也越來越便宜的情形下,網頁設計師的職務也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挑戰。當網頁設計的能力成為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的時候( 就好像現在,使用Microsoft Word,Excel 的能力好像已經成為每個上班族的必備技能一樣 ),在企業中這個職務自然會消失掉。不要懷疑,你知道現在有多少小學生已經擁有個人網頁並且完全是由個人自行製作的嗎?我們的下一代和網路以及電腦相處的情形好到出人意料之外。此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軟體可以很方便的使企業內部員工,將他們製作的文件放到公司Intranet主機上面和他人分享。例如Microsoft的Site Server等等。在這種情形下,公司內每個人都是網頁設計師了。 然而,美工的能力以及網路程式的撰寫卻仍然是一門專業。雖然書局裡面有滿坑滿谷的Photoshop 書籍,但是美術設計最重要的是美術概念以及將概念實現出來的能力,而不是操作Photoshop 等美工設計軟體的能力或熟練程度,至於程式設計自然就更不用提。雖然未來人人都有自行設計網頁的能力,但是要設計美觀的網頁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就好像大家都會寫字,但是卻不是人人都能寫出好文章來一樣。因此網頁設計將來會越來越傾向專業製作。美術設計的專業在於賦予網站一個美觀的外在,而系統建置的能力在於建立方便穩固的系統,能讓企業內部員工將自己的文件出版到網路上面,不管是對內的 Intranet或是對外的Internet。 現在在網際網路的領域中,從事網頁設計的是哪些人呢?最早期是ISP ,不論大小,因為自己擁有頻寬,所以也提供網頁設計的服務。在國內網路發展的初期,這些ISP 真的是有接不完的案子,客戶對網路也不甚了解,因此往往都能夠賣到好價錢。隨著網路市場的發展,客戶越來越精明,品質不好的經不起客戶挑剔只好削假競爭,此外有許多學生自行在外面兼差或者是個人工作室做網頁設計,行情從一頁 500 元起不等,結果整個市場行情被打亂掉,導致利潤越來越少,因此很多 ISP現在也不再提供這方面的服務,或者是網頁設計部門的虛擬化。
所謂的虛擬化,講白一點就是「外包製作」。 ISP依舊對外宣稱提供網頁設計的服務,但是案子接進來之後,卻不自己製作而是發包出去給協力廠商,然後賺取差價。這是很節省成本的,因為現在的客戶對網頁設計要求都很高, ISP必須要僱用夠水準的設計人員花很多時間力氣去滿足客戶需求,利潤卻又不高,因此還不如外包出去製作。正因為如此,導致另外一種新興的行業興起~專業網頁設計工作室~。或許有人會問,這種工作室型態的網頁設計公司不是早就存在了嗎?不同的是,現在的網頁設計工作室很多都是和 ISP搭配,走高品質設計的路線。因為品質夠高,所以價格有一定的水準,而且客戶來源固定,因此可以維持一定的獲利。 網頁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第一是結合Intranet成為「網站建置」的Total Solution,第二是專業的網路行銷。瀏覽器人人會用,將公司內部的管理系統全部整合到Web Server底下去,只要透過一個瀏覽器介面,公司內部的資訊管理就可以相當省力。還不只於此,目前的Intranet架構中,員工們可能只是被動的資訊接受者,未來還可能賦予員工不同層級的權限,主動將資料發布到網站上,提供其他員工或者客戶參考。這種做法會將網頁更新的責任完全分配到每一位員工身上,所以會導致前面筆者所提到的情形,企業內部不再需要僱用專職的網頁設計師, MIS部門的人員只要負責建立起這個架構並定期維護就好,至於美工設計則外包給專業的設計公司製作。 以台灣中小企業居多的狀況而言,大部分沒有自己的 MIS部門,因此 intranet的建立在未來的網路市場會相當的看好,因為困難度高所以它的利潤會比網頁設計高出許多。而且目前intranet的開發工具都已經相當成熟,例如Microsoft推出的Site Server就能夠提供前面提到的這些應用。此外還有不少的網站開發工具標榜著 Database Driven ,言下之意所有的網頁都可以由Web Server到資料庫去抓取程式並且套用某些事先定義好的板樣template下去產生。這對於大部分的企業而言反而是比花俏的網頁設計要來得重要的多,因為只要更新資料庫的內容,就可以同時更新網頁上面的資料,再也不必僱用專職的網頁設計師或是請網頁設計公司來修改網頁。這樣的模式一旦流行起來,對專門製作網頁的設計公司和企業主而言可說是兩蒙其利的。對於網頁設計公司而言,幫企業主維護網頁簡直沒什麼利潤可言,花相同的時間還不如幫新的客戶建置新網站利潤來得高。對企業主而言,有時候只是間單的文字修改而已,還要外包出去維護,實在不方便也不划算。 所謂的網路行銷並不是要把一個網站炒熱到每個人都上來看,除非是大型網路媒體,一般公司行號的網站只要能抓住特定的族群就算成功了。而這些特定族群通常懷有特定目的而來,無非是想和該公司做生意,因此提供適當的資訊是相當重要的。但是提供資訊並不等於將網站視為佈告欄,早年很多公司一窩蜂的上網,結果建置了一堆無人光顧的站台出來,網站的訪客人數一個月只有個位數,一張訂單也沒接到。由此可知網頁設計不是問題,網站建置也不是問題,怎樣才能把網站行銷出去讓目標客戶來看才是最大的問題。當然,絕對不是將網站的網址拿到搜尋引擎去登錄,或是花錢到網路媒體去刊登banner廣告事情就解決了。這是一種迷思,在這種心態的背後基本上是將「建置網站」和「廣告」畫上等號的。除非網站的內容足夠吸引一般普羅大眾,並且資料能做到至少每週更新,否則乏人問津是理所當然。但是一般公司行號的資料大部分都很少改變,而且內容通常只針對特定族群。花錢建置一個幽靈網站,滿心以為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的希望落空,難怪現在的公司行號要上網都特別小心謹慎。 今年在網際網路的領域之中,最熱門的話題要屬電子商務了。也不知道是誰最先喊出來的「三十萬元上網開店」,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動,很多企業都要上網了。把握這個風潮,今年就可以在網頁設計上面有不錯的利潤。不過對於那些真的拿出三十萬元上網開店的人而言,恐怕是惡夢的開始了。
(文:黃紹麟)
上一篇:網路媒體的迷思(二)Push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嗎
下一篇:垃圾郵件的是與非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四)阿里巴巴敢給股票 - 2023/07/02 ■ 投資初創公司的一點點心得 - 2014/07/06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四)處理既有用戶是關鍵 - 2008/07/06 ■ 外資網際網路企業的中國失語症 - 2006/07/09 ■ 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世代之眼 - 2006/07/02 ■ 終極的行動裝置(三)影像,儲存,版權管理 - 2005/07/03 ■ 漫談數位音樂(四)多元訂價方式 - 2004/07/04 ■ 從網路交友談社群網站發展 - 2003/07/06 ■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二)產業分工與分利 - 2002/07/07 ■ 終極的網際網路(六)封閉的網路來自封閉的人心 - 2001/07/08 ■ 終極的網際網路(五)第二波創業潮與小型內容提供者 - 2001/07/01 ■ 我即將離開新浪,踏上征途 - 2000/07/09 ■ 網路公司的廣告競賽 - 2000/07/02 ■ 網頁設計的未來 - 1998/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