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經營入口網站的策略思考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1998/11/05 - 被閱讀 47622 次 被轉寄 9684 次

網站其實是具有雙重人格的,一個是「媒體性」,一個是「工具性」。未來的中文入口網站的決勝點,很可能會在網站的「工具性」上面而非「媒體性」。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除了電子商務之外,今年網際網路最熱門的字眼應該算是Portal了。 Portal Site 有人翻譯成入口網站,有人翻譯成門戶網站。其實所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成為網友上網的第一站。因為這樣子的網站幾乎成為上網的必訪之地,吸收了大部分的網站流量,自然就有販賣廣告的價值。一時之間鑼鼓喧天,不但國外的幾個大型網路媒體拼命的合併,連國內的網路媒體都誓言要成為門戶網站。

從網際網路發展的軌跡來看,搜尋引擎一直是網路流量的焦點。如果說網路是媒體的話,那麼搜尋引擎顯然有潛力成為一個媒體建構的基礎,而這個基礎建立在需求之上。有很多網站投入大量成本在網路上提供內容,卻面臨不能收費的困境,而搜尋引擎沒有任何內容,應該說,內容( 網站的網址 )都是各大網站自己上來登錄的,卻吸引了大量的人潮。

這是需求造成的。「網路上的一天,從搜尋開始」這句話真是一點都沒說錯( 註 )。傳統的媒體人很難想像網路媒體是這個樣子的。網站實在太多了,必須要有一個方法才能達到這些網站。所以我們來看國外的門戶網站幾乎都是從搜尋引擎發展起來的。其他網站如果也想成為門戶網站的,不是自己生一個搜尋引擎出來就是買一個回來。

既然有這麼多好處,搜尋引擎當然人人想做。而且說穿了,真正的搜尋技術的提供者也不過就是那幾家,以檢索能力而言,大家都大同小異,說不出誰的技術有大幅領先的。因為競爭者眾,這幾年搜尋引擎慢慢的開始有了變形。

回顧筆者在兩年多前發表在PC Magazine 中文版上面的文章 <>中曾經這樣寫道:「類似Yahoo!之類的搜尋引擎,仍然是有心人在資訊大海中汲取有用資訊的工具。但是對一般人而言,它們的角色將慢慢變成『規劃休閒生活的利器』,協助我們將時間花在Internet上真正有趣的地方。」我們會發現,所謂的門戶網站其發展是有軌跡可循的。當全世界的網站數量以幾何級數在成長的時候,「上網何處去」變成很頭痛的問題。這時候網路族群所需要的已經不再只是「搜尋引擎」了,他們需要一個地方作為網路生活的指引,上網大門這樣的概念於是成型。所有的人透過這樣的一個大門接觸到廣大的網路世界,從此這個世界不再渾沌,變得有焦點。

當我們在思索入口網站的時候,有幾個方向可以思考。第一,透過這個大門,網路使用者所能找到的網站質和量。隨便到任何一個搜尋引擎輸入一個關鍵字,結果得到幾百萬筆的資料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資料多到讓人不知所措。這時候如果反過來要求使用者增進搜尋技巧,例如使用AND OR之類的功能是不對的。因為如果網路被視為是媒體,就不該提出這種要求。沒聽說過看電視還需要什麼特別技巧的,會用遙控器就好。

第二,入口網站本身的閱讀深度。大家都知道,廣告收入是這些網站生存的命脈,但是如果使用者連到這些入口網站之後,沒看幾個網頁就連到其他的網站去,這樣大概只有第一個畫面最有廣告價值,因為其到訪人數永遠是最多的。怎麼樣讓使用者多看幾個頁面再走?這是門戶網站共同面對的課題。

網站其實是具有雙重人格的,一個是「媒體性」,一個是「工具性」。當所有的內容都可以在入口網站上面找到,而且每個入口網站所能提供的內容都大同小異的時候,只有加強網站的工具性來留住使用者,這樣子的概念是基於「網站是被用的而不是被看的」。所以開始有免費電子郵件之類的服務出來。再來是個人行事曆,線上個人留言版,免費個人網頁之類的服務。把這些東西東拼西湊整合一下,線上社群的服務也就隨之而起。當你上網所需的一切工具除了撥接服務之外,都能在某個入口網站上面找到,豈不美哉。要內容有內容,要工具有工具,這樣子使用者在網站上面停留的時間就會明顯的增加。

在網路上面,使用者的品牌忠誠度非常低。這在傳統做行銷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品牌在這裡的看不太出價值,使用者隨時可以「轉台」。但是一但使用者用慣了你所提供的工具之後,要他們再接受另外一套別人提供的,就會比較困難。所以入口網站現在拼命發展這些工具,希望能夠把使用者綁得死死的。

回過頭來看看國內目前網路發展。這裡也是一樣一堆人殺聲震天要做入口網站。已知的幾個主角包括PC Home ToDo,蕃薯藤,微軟,網景奇摩,華淵。其他還有英普達,夢想家的媒體,網宇XSite 等等。相較於美國的入口網站戰爭,國內的顯然激烈許多,各位只要比較一下競爭者數量和上網人口數就知道筆者所言非虛。這麼多網站要競逐兩百多萬(而已)的上網人口,還真是吃力。

如果以我們先前所提到的兩個思考方向來看國內入口網站的發展,會發現一些問題。中文世界的網站已經多到需要一個入口網站了嗎?入口網站基本上是指到其他的內容網站去,如果沒有這些「其他的內容網站」,入口網站又要指到哪裡去。在這種情形之下,有些內容,入口網站必須指到自己,而這些內容當然不可能由自己生產,所以必須找內容提供者做夥伴。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現象,一大堆的入口網站在競逐稀少的內容提供者。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會在每個入口網站上面都會看到中時電子報,民生天地之類的內容提供者所提供的新聞。

這就回到剛才的所說的狀況了,網站的同質性太高,變得毫無特色。未來的中文入口網站的決勝點,很可能會在網站的「工具性」上面而非「媒體性」。因為國內的網站經營者的資本並不像國外這麼雄厚,在提供工具給使用者這件事情上面會形成進入的門檻。各位不要小看「提供免費電子信箱」這件事情,相關的軟硬體成本相當驚人。如果再加上個人線上行事曆,免費網頁空間之類的東西,能做到的就沒幾家了。

國外的入口網站已經發展到連工具性都大同小異了,幾乎每個入口網站都有免費電子信箱提供。這樣看來,同質性又再度提高。入口網站之後又會是什麼?還是說大勢已經抵定,剩下來的只是以行銷的方法培養使用者忠誠度的問題了呢?網路媒體工業已經成型了嗎?下一回我們將再探討這些問題。 (文:黃紹麟

上一篇:電子商務:傳統的延伸還是全新的型態【趨勢篇】
下一篇:入口網站是通路還是媒體



■ 歷史上的今天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一)一定要去嗎 - 2012/11/04

創業者該如何撰寫商業計畫書 - 2009/11/01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一)不開放就沒法壟斷 - 2008/11/09

社交網絡的祕密(三)生人熟人不可偏廢 - 2008/11/02

M 型化的未來(四)富人窮人大不同:思維 - 2007/11/04

Web 2.0 革命(十)3.0 大未來 - 2006/11/05

你必須正視的關鍵字廣告 - 2005/11/06

逝去的電子報行銷年代 - 2004/11/07

ADSL:科技行銷的瓶頸與突破 - 2003/11/09

垃圾電子報 - 2003/11/02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五) - 2002/11/03

網路即將回歸電信產業 - 2001/11/04

達康的冬天 - 2000/11/05

CD 交換中心的啟示 - MP3的未來 - 1999/11/07

經營入口網站的策略思考 - 1998/11/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香港建造業未來機遇處處 正利控股撐香港發揮優勢 - 2025/01/27

康哲藥業(00867)獲得1類新藥長效抗IL-4Rα單抗MG-K10 - 2025/01/27

福壽園超預期特別派息 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 2025/01/27

The Now Corporation(OTC:NWPN) - 2025/01/27

永春里攜手台灣快樂之道協會 共同打造清潔幸福社區 - 2025/01/26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