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無線通訊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六)網路思維與電信思維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2/08/04 - 被閱讀 73007 次 被轉寄 170 次

開發網站與開發無線加值服務究竟有什麼不同?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無線通訊業者從事無線加值服務的開發,與網際網路的網站經營者從 事網站開發,究竟有什麼不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所 謂的「無線通訊加值服務」是什麼。

一般而言,電信業者除了提供「講電話」用途之外的服務,都是加值 服務。在無線通訊業者而言,加值服務可以分為三大類:

- 語音加值:打電話可以聽到股票報價,今日新聞,用電話輸入出生 年月日可以算算命,或者與陌生人聊天交朋友,這些都是。語音加值 是老式的服務,但是仍然為電信業者帶來不錯的收入。

- 簡訊加值:除了一般從手機發出的簡訊之外,從網站發出的簡訊, 或者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手機鈴聲圖形下載服務,也是透過簡訊的方 式傳送到手機上。這種加值服務只有無線通訊才有,為無線通訊業者 帶來的財富卻遠高過語音加值。

- 數據加值:講得白話一些,就是行動上網服務啦!因為「講電話」 稱為「語音通訊」,而「上網」稱為「數據通訊」,所以與連結上網 際網路有關的服務,就稱為數據加值。WAP 服務一種,日本DoCoMo的 i-mode也是一種。眾所皆知這類型的加值服務除了日本成功之外,其 他地區皆乏人問津。

經營無線的加值服務與經營有線的網際網路入口網站,兩者截然不同 。日本DoCoMo的i-mode企畫部長夏野剛曾經在其著作中提到電信思維 與網路思維的差異。在此先不論日本的經驗,先就筆者親身的工作經 歷來看看:

- 無線通訊業者並無「入口」概念。

經營網際網路的入口網站,最重要的是使用者經驗的統一。看看世界 上知名的入口網站如Yahoo!,其使用者介面,不論網友在使用哪一種 服務,都可以用類似的經驗去操作。

不論使用者逛到網站的哪個地方,用永遠不必擔心迷路,清楚的介面 設計會導引使用者毫無困難的在站上遨遊。如果稍加注意,會發現入 口網站的每一項服務,在網址的命名上面都盡力做到統一的規劃。

有經驗的入口網站企劃人員,還會利用超連結的功能,讓不同的服務 可以交互Promote ,例如把新聞氣象的服務與搜尋引擎關聯,如此一 來就有可能把看新聞的人潮導引去使用搜尋引擎。以此方式把高流量 的頻道人潮導引到低流量的頻道。

換言之,任何一項服務都是經過統一規劃的。反觀無線通訊產業在規 劃加值服務的時候,傾向把服務分別看待。每個服務都各自有收費的 價格,各自的使用介面。不同的服務也不會互相關聯(例如用手機聽 完股票報價的人,或許會想算算今天自己的財運以決定是否進場投資 )。

無線通訊業者也不會想到把使用量較高,受歡迎的服務的人潮導入使 用量較低的服務。甚至幫服務命名的時候,也完全沒有統一的命名邏 輯可言。

- 無線通訊業者並無「會員」概念。

入口網站設計的好壞,有很大一部分決定於會員系統。當我在入口網 站上申請免費電子郵件服務之前,已經填寫過個人資料,因此當我在 使用網站上另外一項服務時(例如競標),我就希望已經填寫過的資 料不必再填寫了。入口網站統一的會員資料管理,是良好使用者經驗 的一部分。

而無線通訊業者,本身就傾向把每個服務獨立看待,因此當然不會去 想到每個服務之間的會員資料要能夠互通。因此常常會發生消費者要 使用A 服務的時候,需要填寫一些資料。等到需要用B 服務的時候, 那些資料又必須重填一次。

但其實也難怪,因為在無線通訊業者的概念中,只知道有「用戶」, 不知道有「會員」,差別在於把前者視為「有帳單往來的對象」。加 值服務推出了,有人使用,收得到錢即可。

此外因為每個用戶在使用加值服務的時候,通訊業者都很清楚是哪個 電話號碼正在使用。因此似乎不需要多此一舉讓用戶再填寫個人資料 ,或者註冊「會員」,以便使用服務的時候「登入」(這個概念也是 無線通訊業者沒有的)。

- 無線通訊業者並不想「營運」服務。

入口網站的新服務推出之後,就開始觀察網友的使用情況。如果發現 有任何對網友造成不便的設計,或者容易讓網友迷路的介面,馬上可 以從報表中追蹤出來,並且據此進行調整。如果推出之後三個月發現 不叫座,很可能再短時間內就把這個服務收掉。

根據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分析,來進行服務的調整,稱之為服務的營運 ,有點像是父母親生了孩子之後,還負責悉心照顧養大。但無線通訊 業者並沒有這樣的耐性,任何服務開發出來之後,很少依據消費者的 使用情況主動調整服務介面,甚至幾乎是放著不管了。

以「打電話可以聽取財經新聞」這樣的服務為例,內容確實是每天都 有在更新,但是業者不會在服務推出後幾個月內根據消費者使用情況 來檢討,是否應該提升更新頻率?語音的流程和導引是否造成消費者 在語音選單中迷路?如果經過多次調整都不見起色,是否考慮收掉這 個服務?

以上的幾個面向,是網路思維與電信思維的具體差異。電信產業習慣 賺輕鬆的錢(把系統架好之後,就等著消費者來打電話繳錢),因此 對於「服務營運」「使用者經驗」這些事情,是完全沒有概念,甚至 是完全不想碰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WAP 行動上網要慘敗的原因,眾所週知,行動上網的 手機難以使用,使用者經驗極差無比,電信業者對於服務的營運和改 進又完全沒經驗或者沒承諾,也因此當然服務從頭到尾都做不好!

而這也是筆者認為日本DoCoMo的i-mode服務之所以成功的關鍵原因, 在於他們徹底的體現了注重「使用者經驗」的精神。用手機收發電子 郵件,在WAP 的手機上面要按超過10個按鍵,而使用i-mode的手機( 規格由DoCoMo制定),卻只要兩個按鍵就可以開始寫信。

i-mode的合作內容廠商有數十家,每一家都依照DoCoMo制定的介面規 格來開發服務,以做到整體使用者經驗的掌控。而服務一開始就採用 與HTML非常類似的cHTML ,能夠提供使用者豐富方便的操作介面。

這種對於使用者經驗的持續關注以及對服務的長期維運承諾,就是行 動上網成功的最重要關鍵。如果做不到這點,就算行動通訊邁入3G的 時代,行動上網依然不會起飛。 (文:黃紹麟

上一篇: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五)無線版權管理
下一篇: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七)使用族群的迷思



■ 歷史上的今天

Web 2.0 新媒體的精神在於「人際傳播」 - 2007/08/05

電子商務思想起 - 2005/08/08

新興行業:數位水電行 - 2004/08/08

電子郵件信箱價格崩盤 - 2004/08/01

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一)關鍵在內容影像化 - 2003/08/03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六)網路思維與電信思維 - 2002/08/04

網路品質運動開始 - 2001/08/05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二)隨手可得的訊息 - 2000/08/06

網路公司為什麼要股票上市 - 1999/08/05

垃圾郵件的是與非 - 1998/08/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TTD 推出全新革命性串流電視作業系統 Ventura - 2024/11/21

恩智浦與群光電能互授合作夥伴獎 慶GreenChip破6億顆出貨量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Palo Alto Networks 發布最新 OT 安全解決方案 - 2024/11/21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