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1999/06/05 - 被閱讀 36702 次 被轉寄 11034 次

軟體已經媒體化了。軟體開發廠商不再期待能夠從銷售軟體上面直接獲利,而是期待軟體迅速的擴張它的影響力,然後利用這樣的影響力,從其他的地方獲利。這種想法其實很接近媒體。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網路的興起對於軟體的開發帶來了一些全新的思考。舉一個最現成的例子,免費的軟體,甚至到公開軟體原始碼的程度。在此之前,軟體是要賣錢的,軟體產品是利潤導向的,花了這麼多的人力開發,怎麼可能不要錢?

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的發明人Marc Andreessen 當時為了全力推廣Netscape Navigator,採取在網路上免費試用的方式。在當時,軟體免費試用的風氣尚不普及,網路又不像現在風行,可是 Andreessen堅持此一策略。透過此一直接的方法,Netscape不僅獲得大眾的試用意見,改善下一版本的軟體,更可以鼓勵大眾習慣使用此一軟體,藉以拉開與競爭者的差距。等到微軟進入網際網路市場,乾脆推出免費的瀏覽器攻佔市場,根本就不分所謂的試用軟體以及商業軟體了。

以瀏覽器為例子,開發瀏覽器的廠商如Microsoft以及 Netscape,他們對於瀏覽器的期待,並不在於它能夠賣錢,而在於它能夠被多少人使用。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期待看成是「影響力的擴張」。軟體開發廠商不再期待能夠從銷售軟體上面直接獲利,而是期待軟體迅速的擴張它的影響力( install base ),然後利用這樣的影響力,從其他的地方獲利。

這種想法其實很接近媒體。媒體生產內容,但是卻很少直接從內容獲得利潤,就以報社而言,真正的利潤是來自於傳統的廣告收入,以及經營會員俱樂部發展其他週邊服務等等。再舉一個例子,迪士尼從電影的賣座收入比較高,還是從卡通人物的週邊產品例如玩具,裝飾品,衣服鞋子等等來的多?星際大戰的電影還沒有登陸台灣,相關的玩具已經在玩具反斗城熱賣了。再以電視台為例子,TVBS的老闆邱復生自組職棒聯盟,那麼是TVBS轉播職棒比賽節目所收到的廣告收入多,還是從職棒比賽的門票,以及相關的周邊產品所收到的利潤還多?媒體在這裡的任務是炒作話題,話題炒做起來後,從其他地方來的利潤才可觀。

從這些例子我們知道,經營媒體最重要的事情是經營影響力。當這樣的影響力被建立起來的時候,利潤會從四面八方進來,而不僅止於從生產的內容上來。早期的時候,曾經有很多關於網站的討論,有人認為資訊有價,網站內容應該收費。這是一種迷思,因為即使是傳統的媒體也不是真正從媒體內容上來獲得利潤的。上面這麼多的例子可以為證。

評估一個媒體的影響力,可以從他被多少人看過/聽過來衡量,所以會出現所謂的收視率,訂戶數量等等統計數字。評估一個軟體的影響力當然要看他目前被多少人使用,市場佔有率等等。我們會發現,慢慢的軟體開始媒體化了。它不再是利潤導向的思考,而是影響力導向的思考。如果要達到影響力最快速的擴充,軟體除了要切中使用者的需求外,還必須是免費的,最後,他必須透過網際網路這樣的管道快速的散播出去。

除了瀏覽器之外,相近似的例子還有 ICQ。這個網路上第一個出現的即時傳訊服務,可說是這種新的思考模式的經典代表。如果它要的是影響力,它就絕對不能收費,包括販賣 ICQ軟體,或者是對於傳送訊息的各項服務費用都不能收取,否則它會被其他不收費用的競爭者所取代。Microsoft 的IE瀏覽器首先喊出免費的口號,對於Netscape的確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其他的例子還有 Real公司推出的Real Video 網路視訊撥放軟體以及Microsoft的Media Player 等等。在網路多媒體視訊這個市場上,大家拼的也是install base,亦即用戶裝機的數量,一旦誰成為這個領域的技術標準,現在的賠本輸出與後面的收益與比較起來就不算什麼了。

最近筆者也看到一個蠻有趣的例子。前面所提到的Real公司,最近推出了一個撥放/錄製MP3 音樂檔的軟體Real JukeBox。這個軟體有趣的地方在於它除了可以播放音樂CD以及錄製和播放MP3 音樂檔案之外,它還可以直接連到Amazon .com以及其他的購物網站購買CD ,也可以連結到很多搜尋引擎進行MP3 音樂檔的搜尋。這種方式巧妙地將前端軟體( 在使用者作業系統上執行的軟體 )和網站的服務內容做結合。對於Real公司來說,這個MP3的播放軟體還可以播放/錄製Real Video和Audio,等於是搭了MP3的便車去推廣他的Real Video/Audio 標準,然後還可以跟相關網站業者收費用,取簡直是一魚數吃。

前端軟體與網站的結合造就了一種新的媒體運作方式。以Real JukeBox 為例,使用這個軟體的人越多,透過這個軟體連到網站上的人也就越多。聰明的網站經營者很早就想到這一點,所以開始花力氣在開發前端軟體上。例如 Yahoo就有一個很像ICQ的產品, Yahoo Pager。 國內的大型Portal網站如蕃薯藤,夢想家也都有推出類似的軟體。甚至更進一步,國內的資訊人公司已經將他們的即時傳訊軟體 CICQ與所謂的網路社群結合,除了在網站上推出各種討論區之外,最近還結合CICQ推出免費網頁空間。這種趨勢其實值得我們注意其後續發展。

軟體已經媒體化了。我們看見微軟除了在本業的軟體上面持續開發,也看見它逐漸推出很多免費的網站服務,對於MSN.Com 的投資不斷的加碼也導致MSN.Com 在美國前十大網站的排名不斷地往前竄升。除了相關網站服務的不斷擴充,也開始將前端的軟體和網站整合。舉個最現成的例子,微軟將他的E-mail軟體Outlook 和它的Web base e-mail 服務 Hot mail.com結合,所產生的力量將是其他free e-mail網站經營者難以匹敵的。此外在寬頻網路的市場也是上動作頻頻,讓Windows CE藉著有線電視寬頻網路之便進入家庭。

接下來筆者想到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問題,Microsoft 到底是軟體公司還是媒體公司?典範的轉移會讓這個軟體怪獸轉型成媒體怪獸嗎?也許很多人都不樂意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文:黃紹麟

上一篇:網路廣告前途堪慮
下一篇:網路公司為什麼要股票上市



■ 歷史上的今天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七):消失的 O2O與興起的 E2E - 2014/06/08

團購是一種促銷手段而不是商業模式 - 2010/06/06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一)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 - 2008/06/08

Web 2.0 再思考(三)「搭訕」是需要理由的 - 2007/06/03

關於Web 2.0 ,給親愛的黃彥達先生 - 2006/06/04

當數位變成時尚 - 2005/06/05

書評:《100億的教訓 - 你所不知道的電子商務》 - 2004/06/06

MOD 之外的寬頻影音選擇 - 2003/06/08

MOD 服務的定價策略思考 - 2003/06/01

eBay來台灣做什麼?(上) - 2002/06/09

通訊‧網路‧新媒體 - 2002/06/01

終極的網際網路(一)由開放走向封閉 - 2001/06/03

入口網站何去何從 - 2000/06/04

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 - 1999/06/05

網路媒體的迷思(二)Push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嗎 - 1998/06/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TTD 推出全新革命性串流電視作業系統 Ventura - 2024/11/21

恩智浦與群光電能互授合作夥伴獎 慶GreenChip破6億顆出貨量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Palo Alto Networks 發布最新 OT 安全解決方案 - 2024/11/21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