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商品的普及化通常會伴隨著造型與口號而來。以手機為例,當功
能與價格不再是問題之後(換言之已經脫離專業玩家的市場,而進入
大眾市場),許多手機開始被冠上「粉餅機」,「狐狸機」之類的稱
號。 這些稱號往往跟隨著產品的造型而來,因為面對大眾市場時,訴求功
能已經不如訴求流行與造型來得容易。另一方面也因為功能大同小異
,所以無法提出來當賣點(相信每隻手機的功能都是「打得通,接得
到」吧?) 除非在功能上面有新的創新,(例如手機加上新的MMS 多媒體簡訊功
能),此時才又會進入「早期採用者→大眾→後期採用者」的創新傳
布模式。 換言之,對早期採用者訴求功能,當商品進入大眾市場期的時候,創
造口號訴求流行與造型,商品生命週期以盡時,訴求價格。若不想落
入價格戰,則必須提早發動新的創新。如此週而復始。 這樣的例子在數位商品上面特別明顯。早年的數位商品大約只有電腦
,現在的數位商品已經是滿街跑了,常見的有手機,PDA ,數位相機
,數位錄影機,MP3 隨身聽,數位錄音筆等等。這些商品在功能面都
已經不是問題,開始在造型上下工夫。 電腦擺放在家裡,或許比較沒有人在意他的造型,但其他的數位裝置
都是帶在身上,拿出來別人就會看見的,因此是否能夠炫耀在某些程
度上就成了重點。也因為如此,這些商品會被主人汰換,原因會是「
已經不流行了」,而較少是「功能不足」。 手機還沒壞就想換一隻,不是因為功能不足,而是因為想換更流行的
手機。即便是數位相機,被主人汰換的理由是「功能已經老舊」(例
如原先買一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現在想換成主流的兩百萬畫素),
也是因為想換成主流的兩百萬畫素,其背後的理由是想跟上流行,並
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兩百萬畫素。 當把數位商品拿出來時,不想讓周圍的人覺得自己很遜,所謂的流行
正是這樣的心理。而產品的外型又要比功能更能夠彰顯這個特性,因
為造型容易感覺,而功能並沒有那麼容易。
手機的銷售早已經是這樣,看看各大銷售通路暢銷排行榜上的機種,
每一款的造型都是深受喜愛的。除了手機之外,數位相機於半年前也
進入這樣的大眾市場中,所以開始出現了所謂的「壽司機」(強調體
積很小),以及「香水機」(造型酷似香水瓶),以及「龍鳳機」(
雙機一體)等等的稱號。 這樣的銷售手法真的是百玩不厭,而玩得出色的廠商,就能夠在市場
上大有斬獲。有趣的是,價格,成本,與造型,三者並不一定有絕對
的關係。有的數位產品塑造出高質感的外觀,然而內部使用的技術和
元件卻是一般普通水準的,因為造型大受歡迎卻反而能夠賣得很貴。 當功能不是問題時,能夠在造型以及行銷上更加出色,是廠商獲利的
關鍵。這是消費者的心理因素,願意為了那樣的流行感而付更多錢。
也因此廠商在定價的時候,是依據消費者心理價值,而不是根據製造
成本,因而能享有更大的獲利空間。 台灣的消費者或許會覺得,為什麼國產的數位商品(手機,PDA 數位
相機等等),在造型上面始終就是差了國際大廠一截,兩者相比當場
就被比下去,只能以較低的價格競爭。而面對國際大廠的產品,雖然
貴上許多,但令人愛不釋手的外觀與品質,還是只能咬著牙買了。 這陣子台灣很多資訊大廠開始擺脫代工或者代理的角色,開始切入數
位商品的品牌市場。當然,品牌的建立牽涉到許多環節,消費者信任
感與認同感的建立更需要長期的經營。 只是現在的數位商品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電腦資訊產品,也不再是功能
大於一切的年代。廠商能否多花一些精神更重視兼顧美觀與操作方便
的工業設計,將會是更重要的事情。這樣的路,國際大廠早已經做給
我們看過了。
(文:黃紹麟)
上一篇:平板式電腦-鍵盤與螢幕的愛恨情仇
下一篇: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五分鐘
■ 後電子商務時代(二)從價格敏感度看市場競爭格局 - 2012/02/26 ■ 未來的電視 - 2010/02/28 ■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五) - 2008/02/24 ■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黑手的學習之路 - 2007/02/25 ■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一)市場邁入飽和期 - 2006/02/26 ■ 警訊: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的末班車 - 2005/02/27 ■ 書評:《當科技變身時尚:16% 的科技行銷密碼》 - 2005/02/20 ■ 上網人口的數字遊戲 - 2004/02/29 ■ PDA 變身三部曲 - 2004/02/22 ■ 數位產品造型決定論 - 2003/02/23 ■ 線上影音興起,搶了誰的生意? - 2002/02/24 ■ 互動電視與網際網路 - 2001/02/25 ■ 網際網路與通訊的結合 - 2000/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