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在NASDAQ上面的幾檔電子商務股票都因為開始獲利而呈現不
斷上漲的趨勢,給了我們相當的的信心,筆者卻必須提醒一下,現在
投身電子商務必須要先抱持正確的期待才行。 那些公司是因為當年藉著大眾市場的資金大量投入,在堅持正確的營
運方式下才能夠支持到今天終於獲利。但時空背景已經不再,如果現
在還有人想在完全無實體背景的情況下,著要從無到有弄一家網路書
店出來,或者是如eBay般的競標網站,可能會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因為鎖定大眾市場為目標的電子商務公司,本身必須要有足夠長的氣
,才能支持下去。而現階段要融資大量資金並且與目前既有網路大品
牌互相競爭,所花力氣必然相當巨大,不見得是划算的投資。 電子商務市場依然可以依照群眾的大小來劃分。大眾市場與小眾市場
的分野並不新鮮,簡而言之就是「薄利多銷」以及「量少質精」的差
別。大體而言,銷售還是不脫幾種經營型態: - 進貨銷售型:經營者以本身的品牌來經營電子商務。自己選擇商品
,自己採購進貨並管理庫存。 如果以這種方式來經營,規模不是很大就是很小。大者如美國Amazon
網路書店,在全美國建立倉儲。因為走的是大眾市場,訴求的是產品
品項眾多,所以採購與倉儲壓力不小。 小者如台灣常見的小型網站,工作人員可能不到五名,但商品則是挑
選「量少質精」型的高單價或者高利潤產品,走小眾市場。這樣的方
式依然有進貨壓力,但非常適合小本創業。 一般而言,入口網站比較不想走類似的路線,大半將自己定位在流量
的提供者上面,因為並不見得想去碰觸商品庫存管理之類的事情。
- 平台提供型:這種生意有兩種變形,一種是類似入口網站題供網路
開店服務或者競標平台的生意。反正流量大,誰想來這個平台上面開
店都可以。入口網站可以賺取銷售的手續費或者平台出租的費用。 另外一種變形,則是很有趣的B2B2C 模式。台灣有電子商務技術提供
者自行整合產品供應商及中小型網站。建立起來的平台,可以讓產品
供應商將資料上架到一個集中的產品資料庫,而網站經營者可透過另
一個介面選擇合適的商品,在自己網站上銷售。 這個銷售資料庫等於是媒合了產品供應商以及網站經營者。產品銷售
出去後,供應商會付給經營者銷售佣金。這讓想跨入電子商務經營的
網站有個成本較小的開始。 其實這些型態中,經營者能賺到的錢大體上可以分為:「佣金」,「
利潤」,「場地費」。賺取銷售佣金以及場地費看起來風險最小,所
以變成入口網站的最愛,因為既有的流量可以成為優勢。 而自己進貨銷售的風險較高,現階段如果想投入此種型態的經營,必
須要慎選商品。網路上適合販賣單價或者利潤較高的商品,因為物流
的成本較高,所以利潤過低的商品不合適(沒人在網路上賣可樂吧?
當然賣整箱的除外)。 筆者有個朋友經營芳香精油的電子商務網站,據說每筆成交金額約莫
三千元,每月營業額高達百萬,毛利有三成。他不依賴入口網站的流
量,自己經營品牌,自己挑選精油原料,一年多就達到這樣的成績。
而公司不過三個人。 在網路上經營電子商務,規模不是極大就是極小,此謂之兩極論。介
於中間灰色地帶的,不是最後淘汰出局,就是變成極大。大者可以經
營平台,可以自己進貨。小者自己進貨。 小規模網站因為靈活所以容易生存,在目前網友已經漸能接受電子商
務的情況下,也容易快速的獲利。筆者可以預見未來一年內獲利的電
子商務經營者,大部分都是小型商務(Small Business),大型經營
者還要再撐一段時間。 比較尷尬的是前面所提到的B2B2C 模式。在此類型的模式底下,前端
經營者的網站因為只能賺取銷售佣金,所以賺不了大錢。因為獲利的
機會與承擔的風險是相對的。自己進貨才能壓低成本,增加利潤空間
。不敢貿然投入的人只選擇賺取銷售佣金,就無法期望能賺很多。 從這點來看,銷售佣金不是小型網站可以賺的。除非把網站的流量做
大,否則很難有高額收入。在B2B2C 的模式下,電子商務經營者勢必
要另外尋找出路。不是與入口網站合作衝流量,就是乾脆也跳入貨品
的採購上自行經營。 最後舉個例子來做說明:若以網路書店為例,其實有兩種經營方法,
一種是不進貨,消費者下單後把單子轉給出版社去出貨,賺取銷售佣
金。另外一種,則是建立倉儲自己進貨,大量採購以壓低進貨成本。
消費這下單後自己出貨。 但讓我們思考一下,書籍這種產品是大眾市場的產品,依照先前的討
論,除非是入口網站,否則是不可能以小規模賺取銷售佣金的形式經
營的,因此自建倉儲變成必要的做法。而一旦走上了這條路,就只能
往「極大」的方向前進,沒有退路了。
(文:黃紹麟)
上一篇:令人疑惑的「行動學習」
下一篇:從網路交友談社群網站發展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 - 2023/06/25 ■ 寫給台灣的家長們 - 2014/06/29 ■ 黃紹麟加入嘉豐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 - 2009/06/21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三)誰會成為價格殺手? - 2008/06/29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二)新移動的機會與包袱 - 2008/06/22 ■ Web 2.0 再思考(五)挖掘「人」的價值 - 2007/06/24 ■ 終極的行動裝置(二)掌上遊樂器跨業競爭 - 2005/06/26 ■ 漫談數位音樂(三)就是通路革命 - 2004/06/27 ■ 漫談數位音樂(二)到底哪裡談不攏 - 2004/06/20 ■ 電子商務兩極論 - 2003/06/29 ■ 令人疑惑的「行動學習」 - 2003/06/22 ■ CRM 與大量客製化 - 2002/06/23 ■ 終極的網際網路(四)入口網站的末日與數位媒體產業分工 - 2001/06/24 ■ 數位資料與媒體工業 - 2000/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