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網路業界開口必言電子商務,到現在接近年底,有些人已經繳出不錯的成績單,但是絕大部分的人都還在摸索當中。 筆者在兩年多前就已經看見很多人在網路上面做生意。那批人其實可以稱做網路電子商務的先鋒。而這些人幾乎都是小本創業,一間公司不到五個人,有的賣花有的賣電腦產品,網站的設計也完全看不出來有所謂的專業,不論是網站瀏覽的動線,與網友互動的人機介面設計,美觀的程度,水準以今日眼光看起來普遍不及格。 這些網站各位如果到蕃薯藤搜尋引擎上面找找看,可能還可以看到一些殘缺的身影。因為蕃薯藤歷史悠久,所以也比較容易找到。這批創業者當年的想法很單純,網路公司成本很低,也許有成功的機會。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大家的經驗慢慢的累積起來,也越看越清楚,什麼樣的事情在網路上可以做,該用多大的規模做,以及該用什麼模式做才可能獲得成功,都有些初步的結論。 當年有人提出來,說網路的進入門檻低,成功的門檻高。這句話確實也印證在這批人身上。極少數的創業者成功了,或者也不算成功但是苦撐到現在,絕大部分的人失敗了,退出市場。 今年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人,規模與以往大大的不同。一方面是背後資金非常充裕,甚至不乏大財團進來分食大餅的狀況。也有不少傳統的產業轉投資電子商務公司,甚至直接轉型成網路公司。另一方面是專業度提高不少,包含網站的建構與設計,商業的模式以及背後的物流該怎麼處理等等,規模都不同於以往。 這批進入者會不會成功呢?電子商務網站很現實的一點,就是要看營收。一個專門做網路媒體的公司也許還可以說網路廣告市場還沒起來,所以不賺錢,預期撐下去就會賺。( 當然對於這樣的想法筆者是常質疑的 ,因為筆者向來不看好網路廣告 )。然而電子商務網站可以挑一個很大的主題做,也可以切利基市場。經營電子商務網站不能預期他不會賺錢,然後等到市場成長之後才回收。如果是這樣,那豈不是要比看誰撐的久? 台灣人做事情很要不得的一點,就是一窩蜂。看到國外做競標做起來了,就跟。看到國外做集體議價做起來了,就跟。不但跟,而且是一窩蜂的跟。到搜尋引擎去查查看,現在有多少做競標或者是做集體議價的網站,似乎沒有想過這樣的商業模式到底適不適合台灣。 這其中當然也發生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例如有些入口網站,知道電子商務是未來趨勢,趕緊和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做策略聯盟,然後對外宣稱進入電子商務的領域。等到筆者上去看過這些網站之後,只能搖頭嘆息。台灣的網路業界,雷聲大雨點小,真正做出來對User有意義的事情其實不多。當然,入口網站要從網路媒體轉型做電子商務,就好比一家百貨公司突然要跳下來做精品專賣店一樣,行銷的手法,商場陳列的方式,與User溝通的語言,一下子全都不一樣了,難免會手忙腳亂,在網站上面看起來也就特別唐突。
在財團相繼進入這個領域之後,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第一批創業者已經帶著一個破碎的夢離開了,後繼者又帶著一個夢進來。網路是很殘酷的競爭環境,即使是財團,如果做了不正確的事情,要栽根頭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依照經驗法則,越大的財團越容易栽根頭。 網路上,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這樣的差別,我們應該在明年就可以見真章。幸好,筆者還沒有看到真正作對事情的人,想創業的人,這是個時機。
(文:黃紹麟)
上一篇: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
下一篇:寬頻的迷思
■ 影音網站的未來(三) PGC孵化IP,直播更接近長尾 - 2016/10/16 ■ 投資人不是你想的那樣 - 2009/10/18 ■ 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 - 2008/10/19 ■ M 型化的未來(一)上班族的新名字:窮人 - 2007/10/14 ■ Web 2.0 革命(七)中間人之死 - 2006/10/15 ■ 數位家庭市場的另類想像 - 2005/10/16 ■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上) - 2004/10/17 ■ 質感與造型是膚淺的 - 2004/10/10 ■ Yahoo! Messenger與網內互打 - 2003/10/19 ■ 公司網站真棘手(下)聯盟沒策略? - 2003/10/12 ■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二) - 2002/10/13 ■ 網路產業的解體(一)垃圾郵件與網路廣告業的崩壞 - 2001/10/14 ■ 數位信任 - 2000/10/15 ■ 電子商務硝煙四起 - 1999/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