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7年2月
在步入資訊化社會之後,資訊成為一項重要的商品,依靠提供各種資訊而賺錢的人大有人在。Internet無遠弗屆,資源豐富,成為理想的資訊重新分配場所。許多人在上面收集資訊,也販賣資訊。例如各種搜尋引擎提供的是 Web站台資訊;線上購物提供的是商品資訊。不過卻漸漸的有些現象顯示,這樣子的生意其空間正受到擠壓。想在 Internet上單純依靠提供資訊來賺錢的人,恐怕要有更好的策略才行。 基本上Internet的戰爭是一場卡位戰,誰能先卡到好位置找出新的應用,誰就能佔有較大的優勢。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就非Yahoo!莫屬了。不過這樣子一夜致富的機會,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Internet而減少。幾乎每個領域都已經有人先插上一腳,好位置已然不多。 其次,在Internet上資訊傳播的速度很快,一旦有什麼新的應用被開發出來,很快就有人模仿跟進。太多人投入同一領域的結果,最後的贏家往往是資本雄厚的人。Yahoo在遭到大公司如DEC的Alta Vista以及諸多的後起之秀如Lycos﹑HotBot 夾擊之下,所吃到的已不是最大的一塊餅。又如目前台灣許多人一窩蜂要做線上購物服務,其決勝關鍵已不在網路技術,而在整合物流的能力。資本太小體質不佳者遲早要退出這市場。 導致在Internet上提供資訊服務卻無利可圖的最大原因是:Internet 上始終不乏免費的資訊,我們已經太過習慣。這是從消費面來看。若是從生產面來看,資訊提供者終不免要遭到其他人免費提供資訊的挑戰。這種競爭在Internet上一再發生,有其必然的原因。第一,設立 Web站的技術並不困難,成本低,程式開發也越來越容易。第二, Internet上不靠出售資訊維生的人太多。例如在Internet上提供服務的房屋仲介公司,便可能受到類似「崔媽媽租屋中心」公益團體在網路上提供免費服務的威脅。又例如某大專院校在校園內成立「婚友資料庫」供人免費查詢,也許這只是某教授的研究計畫,甚至可能只是學生專業實習的作品,卻可能導致某些在Internet上提供線上交友服務的婚姻介紹所賺不到錢。第三,提供免費的資訊服務已經成為一種手段,目標在吸引更多的人潮,例如某電子線上購物站台,便可能為了提高大家上站的頻率,而提供線上交友服務。 資訊提供者看樣子很難直接從Internet使用者身上賺到錢。除非真的能夠提供更高價值的資訊,例如專業法律服務,投資理財顧問等等,否則從刊登網路廣告上收取利潤的作法將不可避免。如此一來, Internet的商業運作模式和有線電視就越來越像了。使用者收看「節目內容」但是不付費給內容提供者,反而付費給系統經營者(在 Internet 上,就是ISP)。系統業者負責線路安裝以及引進各種頻道,甚至自製節目;內容提供者則從播放廣告獲得利潤。 在這樣子的運作模式下,有幾點趨勢值得注意:第一,類似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互相購併,以大吃小的情形將出現在ISP 業界,市場最後被幾家大型業者瓜分。第二,廣告公司夾其在媒體和行銷上的豐富經驗進入網路服務市場,對於目前只能提供技術服務的網路服務公司形成一定影響。第三,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有線電視系統將逐漸和Internet 整合。有線電視的線覽已經深入70%以上的台灣家庭,只要能發展出存取Internet 的方法,其潛力無窮。這些趨勢都值得 Internet淘金者多加注意。
(文:黃紹麟)
上一篇:Internet:未成熟的媒體
下一篇:廣告業分食網際網路大餅
■ 大部分O2O 模式違反網際網路經濟特性 - 2015/02/08 ■ 寫給親愛的Mr6 ,以及我自己 - 2009/02/09 ■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六)買站 - 2009/02/08 ■ 企業網站的 Web 2.0之路(中)企業網站Blog化 - 2007/02/04 ■ 法拉利與遙控車 - 2004/02/08 ■ 網際網路站起來了,從四面八方 - 2004/02/01 ■ 2003年數位內容產業瞭望 - 2003/02/09 ■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九)單位成本下降的消費者心理臨界點 - 2002/02/03 ■ 網站的終極介面 - 2001/02/04 ■ 網際網路的大躍進現象 - 2000/02/06 ■ 網路廣告前途堪慮 - 1999/02/05 ■ Internet經濟學 - 1997/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