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文化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五)個人社交資料可攜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8/12/07 - 被閱讀 47932 次 被轉寄 2345 次

現在,你的社交關係變成一種資料,可以被攜帶,當然也可以被窺視。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社交網絡將變成個人資料中心

目前已經公布了用戶資料開放計畫的有Facebook Connect,MySpace Data Availability 以及Google Friend Connect 。這些用戶資料開 放計畫的共同特點,就是讓用戶決定自己的個人資料能夠被帶到哪些 其他的網站上,可簡稱為「個人資料可攜」。

Facebook,MySpace 的用戶,可以決定他們的個人資料(姓名電話地 址)及社交資料(好友清單或參加過的群組)可以被攜帶到其他網站 上。舉例:當你在使用某網站,需要使用你存在Facebook上的好友清 單時,只要你授權,該網站就可以到Facebook幫你把資料調過來。

透過這樣的開放,社交網絡將朝向下一個階段演化:個人資料中心。 由於網路使用者希望有一個集中的地點存放個人資料,也希望不論到 哪個網站上都不必再重複填寫這些資料,更希望只要改動一個地方的 資料,其他網站就自動更改,因此個人資料中心有高度的存在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資料可攜」雖然不是新鮮的概念,但是在這一 波開放浪潮中有別於過去的是「社交資料」的可攜。在過往,你存在 於網路上的資料或者足跡,是不包含你的個人社交關係的。現在,你 的社交關係變成一種資料,可以被攜帶,當然也可以被窺視。

◎個人社交資料有型化

你可能不知道自已的朋友經常上甚麼網站,更不知道他們甚麼時候上 。現在,由於社交資料的可攜,你可能在無意間逛某個小網站的時候 發現你的朋友也剛好在上面,而原因僅僅是因為你和他都是Facebook 的用戶,而你們都把自己的社交資料攜帶到這個小網站上來。

社會將變成一張有形的大網,在網上不論走到哪裡都可能遇到熟人。 這種發展是否會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目前沒法預估,但這 將是頭一次人類有機會將自己的社會關係變成有形數據資料,存放在 一個集中地點,可以攜來帶去,甚至可以交換,甚至,買賣?

而身為個人資料集中地的社交網絡,本身將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甚至法 律責任。到底誰才是資料的合法擁有者?是用戶還是社交網絡?社交 網絡僅是資料的代管者嗎?如果資料被駭客偷竊了該負甚麼責任?政 府能以社會安全為理由介入個人資料管理嗎?

除了法律層面的議題之外,還有商業經營層面的議題。由於新聞內容 資料在網際網路上快速流通,十年前起家的入口網站幾乎幹掉了傳統 媒體。現在,拜開放平台以及開放用戶資料之賜,個人資料在網際網 路上快速流通,又有哪些傳統產業即將被幹掉?

◎個人資料可攜的標準化

個人資料可攜目前是沒有統一標準的。至少MySpace 和Facebook以及 Google三者就不是同一回事。用戶如果想將自己的個人資料「攜帶」 到另一個社交網絡上去,那將會非常痛苦。而這樣的攜帶甚至是社交 網絡所不允許的,因為這豈不是助長競爭對手嗎?

然而,如果這些資料的所有權是屬於用戶個人的,憑甚麼不能自由甚 至方便的在各大社交網絡中間轉移?這個時候,商業競爭所豎立起來 的用戶壁壘,是完全有可能導致政府介入打破的。而這樣的介入行為 並非沒有前例可循,例如發生在電信產業的「號碼可攜」就是一例。

更有甚者,這件事情可以擴大到國家層面的議題上來。想像一下當美 國公司如MySpace 以及Facebook進入到其他國家去經營,當網站上累 積了該國家無數的公民個人資料與社交資料,這些資料的所有權又是 誰的?該國政府有權力介入這些資料的使用與管理嗎?

為了防止本國公民資料掌握在外企手裡,個人資料可攜的資料交換標 準,是否最後會變成國與國之間的議題。就好像無線電視的規格一樣 ,最後分裂成美規,歐規以及日規三種規格。但是目前看起來政府的 反應很慢,因為他們有點跟不上科技的發展速度。

開放雖然是網際網路的基因,但是這條路走了十年,將因為這波社交 網絡的開放平台以及開放用戶資料而被推上一個新的高峰。商業的競 爭速度雖快,留下的法律問題,國際問題等等,可能我們必須花上另 一個十年才能解決。 (文:黃紹麟

上一篇: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四)社交網絡向個人資料中心演化
下一篇: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一)源起



■ 歷史上的今天

訂閱制付費會員經營之道:我積攢一生的工作經驗 - 2020/12/06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一)定位 - 2012/12/09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三)有關團隊 - 2011/12/04

寫給年輕的,經理(二) - 2009/12/06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五)個人社交資料可攜 - 2008/12/07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三)終端製造商與內容提供者 - 2007/12/02

無線寬頻大未來(四)WiMax ,3G與4G - 2006/12/03

網路與書(上)網路出版的兩難 - 2005/12/04

網路電話VoIP(二)搞清楚到底誰在養誰 - 2004/12/05

網路電話初試啼聲 - 2003/12/07

遊戲人生(一)我的遊戲夢 - 2002/12/08

網路是一種主義,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 2002/12/01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一)科技行銷的運作模式 - 2001/12/09

我在通訊產業的日子(下) - 2001/12/02

版權與介面將決定電子書的發展 - 2000/12/03

網路產業的垂直整合 - 1999/12/05

過去一年的反省回顧 - 1997/12/05

Internet:未成熟的媒體 - 1996/12/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簡珮如《黑蝴蝶》創造票房奇蹟 藝企合作擴大文化與公益效益 - 2024/11/21

TTD 推出全新革命性串流電視作業系統 Ventura - 2024/11/21

恩智浦與群光電能互授合作夥伴獎 慶GreenChip破6億顆出貨量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