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B2C更能彰顯信任的價值 買賣雙方不夠互信的情況下,雖然造成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高昂成本
,以及網購消費者的體驗流程不順暢,但仍然沒能阻止中國電子商務
的高速成長。生命自己會尋找出路,電子商務在中國最終也能找出自
己的生存之道,只是這個摸索時間會比預期的的長很多罷了。 而且,正由於中國是一個信任稀缺的社會,因此反而更突出品牌電商
的價值。從去年開始,北京中關村多家數碼商城結束營業,凸顯出現
在的消費者可能認為到實體商店購買數碼商品,還不如在知名的電子
商務網站上消費可靠,而且比價更容易,送貨上門速度又快。 此外,由淘寶獨領風騷許多年的 C2C交易模式,雖然仍然在去年的雙
11大促(每年11月11號的年度大促銷)達成了天價交易量,但在近幾
年獨立 B2C電商網站的教育下,已經培養出一批「覺得略微貴一點沒
關係,有保障比較重要」的消費者。 特別是沿海一線城市的網購消費者,已經相當程度培養出「買數碼上
京東,買書上當當,買XX上YY」之類的這種品牌指名度。這是大城市
消費者的特性,時間寶貴,不想花太多在網上淘商品。也因此像淘寶
C2C這種網購模式在一線城市漸漸的不討好。 而淘寶 C2C上面的消費者,是一群非常刁鑽的消費者,非常願意花費
大量時間在找出價格最低品質可接受的商品,並樂此不疲。高度的價
格敏感,高度的身經百戰以致於能夠辨認出賣家所售是否為假貨(筆
者曾跟幾個淘寶資深買家聊天,對於他們辨識假貨的能力瞠目結舌) ◎以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看市場格局 如果我們以價格敏感度來區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大概會出現這樣一
個情景:相對不敏感的消費者(例如筆者這種上班族),盤據在獨立
B2C網站上。在這些網站上買不到的,才會想到去淘寶看看。這群人
覺得,略為多花一點錢買得安心省麻煩的是值得的。
而淘寶集市的消費者是閒暇時間最多最要低價的消費者,他們總能找
到性價比最高的商品。這群人不認同天貓的略微高端的 B2C平台定位
,認為天貓上的東西品質或品牌與淘寶集市上的商品無甚差別但價格
卻較貴。或許天貓上的商品真沒假貨,但他們寧可在淘寶集市裡翻找。 對價格敏感的群眾人數畢竟是比較多的,因此才會說淘寶仍還可以獨
領風騷好多年。然而,價格並不純然是網購消費者的唯一決定因素。
比方說,比價搜尋引擎在中國已經存在好多年,這幾年 B2C電子商務
市場遍地開花,卻也沒看到哪個比價搜尋網站成功聚集大量人氣。 因此,如果我們依照價格敏感度來區分目前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可
以畫成下面的圖形:依照價格敏感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獨立 B2C電子
商務網站,比價搜尋引擎(以eTao一淘為代表),再來是天貓商城之
類的 B2C平台,最後是淘寶集市之類的 C2C平台。 (圖)依照價格敏感度來區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 從上圖可以看出,比價搜尋在中國的生存空間有多小。真正在意價格
的人,不會在獨立 B2C網站購物而會傾向去 C2C平台,只要使用淘寶
站內搜尋就夠了。凌駕在 B2C購物網站上的比價搜尋引擎只能撈到很
小一群用戶,因為偏好在獨立 B2C購物的人,其實對價格不那麼敏感。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競爭格局 在體認到電子商務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之後,很多獨立 B2C電商開
始務實起來。媒體廣告費用成本節節高漲,訂單轉化率卻因各種信任
因素短期內無法提高,因此預期將有相當數量的獨立 B2C網站會進駐
到類似天貓商城,卓越亞馬遜之類的 B2C平台去。 到別的平台去開分店實質上能增加訂單,無形中也多了曝光機會。類
似天貓這樣的 B2C平台雖然免不了要投放站內廣告才能帶來流量,但
由於來到平台的消費者本身就已經是購物意向明確,廣告效率比百度
之類的搜尋引擎還是要高。當然,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仍然是個問題。 這幾年雖然獨立 B2C聲勢大漲,但淘寶與天貓恐怕還是能繼續獨領風
騷一段時間。大型的獨立 B2C一如筆者在2011年 3月份的文章《中國
電子商務的未來格局將是「五個淘寶商城」》所說,會持續的往平台
化發展,而小型的獨立 B2C網站將會不斷的進駐到這些平台中。 (圖)未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競爭格局: 在這種市場格局中,能存活的是大型平台,依靠商品的豐富度來吸引
用戶,商品一旦豐富,平台就兼具比價搜尋功能。而另一個能存活的
則是在某個商品品類領域裡的自創品牌電商,依附在大型平台上生存
,藉平台性價比相對較高的流量養品牌。兩頭不靠的電商將很難生存。 B2C 平台間的競爭遠還沒開始。就算京東商城叫囂要跟淘寶系爭天下
,也並不容易。去年淘寶雙11大促及天貓雙12大促所達成的單日交易
量,如果在京東上同樣搞一次,估計京東的網站要癱了。限制京東商
城發展的是技術能力,這是為何京東要去挖角Oracle副總裁的原因。
(文:黃紹麟)
上一篇:後電子商務時代(一)投資人正在為「不信任」買單
下一篇:後電子商務時代(三)新電子通路商的時代來臨
■ 後電子商務時代(二)從價格敏感度看市場競爭格局 - 2012/02/26 ■ 未來的電視 - 2010/02/28 ■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五) - 2008/02/24 ■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黑手的學習之路 - 2007/02/25 ■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一)市場邁入飽和期 - 2006/02/26 ■ 警訊: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的末班車 - 2005/02/27 ■ 書評:《當科技變身時尚:16% 的科技行銷密碼》 - 2005/02/20 ■ 上網人口的數字遊戲 - 2004/02/29 ■ PDA 變身三部曲 - 2004/02/22 ■ 數位產品造型決定論 - 2003/02/23 ■ 線上影音興起,搶了誰的生意? - 2002/02/24 ■ 互動電視與網際網路 - 2001/02/25 ■ 網際網路與通訊的結合 - 2000/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