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路產業就是個被殖民地 常常覺得美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氣吞山河,美國市場做完以後就開始出
各國語言版,然後滿世界去開分公司,打不下的市場就併購。畢竟,
美國是網際網路的發源地,不論是技術,創意,商業模式甚至是資金
與產業環境,總是走在前頭。 在台灣,最大入口網站是美國來的,Google在此也有一席之地;訪問
量最高的社交網絡是Facebook,雖然有本地的無名小站被美國收購。
(然後被關閉)。使用量最高的APP Store是蘋果和 Google,沒有其
他。年輕人愛用的Line來自日韓,現在多了個Wechat來自中國大陸。 在網際網路流量與平台的制高點上,沒有一個本土企業。在垂直市場
裡,人力銀行,網上商城,在線遊戲,網路地產,本土廠商活得不錯
,賺錢後付費給這些外來大型平台買廣告。創業者人人羨慕那個把公
司賣給了外商的,因為做大無望,上市無望,被併購是不錯的出路。 原以為電子商務是一塊可以守住的淨土。但,看著我的前東家--淘寶
網與支付寶--在台灣的布局越來越快,心情十分複雜。在淘寶上購物
的台灣人越來越多,因為淘寶什麼都有(人稱「海量商品」)。兩岸
金流物流已不是問題,原本狹小的市場,現在新玩家要來分一杯羹。 ◎兵臨城下還渾然不覺 國際化並非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專利。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發展後,
中國大陸頂尖網際網路公司已經踏上國際化的進程。這並不令人意外
,因為充沛的能力與自信,已經使得他們能與美國頂尖網際網路企業
站在同一個量級擂台上較量。 如果你還停留在「大陸比較落後」的印象中,那可能會無法理解為什
麼最近有美國人喊出「向中國學習」「向騰訊學習」的口號(騰訊是
中國最大網際網路公司,台灣人用的Wechat就是騰訊產品)。連美國
都開始認為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值得學習,而台灣人卻假裝沒看見。
台灣本土網際網路產業,用「兵臨城下」來形容並不為過。知名線上
旅遊網站EZTravel易遊網賣給大陸攜程網;知名餐廳評論網站愛評網
,接受大陸的大眾點評網投資;騰訊Wechat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已
經有超過 1億用戶(包含台灣),這樣的案例只會越來越多。 與台灣人的印象(以及媒體報導)相反的是,我們以為是台灣的網際
網路企業「進軍大陸市場」,其實台灣的網際網路企業不論是上市公
司還是初創,實力弱小得一蹋糊塗。真實的情況反而是對手兵臨城下
,差別在以前兵臨城下的是美商,現在換成陸企。 是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人才的能力是落後的 以下,是一個實際的案例。這是一個大陸的獵人頭公司,在幫知名的
網際網路企業招聘產品總監(這個職務的主要工作內容,是製作網站
。因為網際網路企業把網站稱為產品,所以職稱就是產品總監),以
下是有關於這個職務的說明與要求: ==================== 工作內容: 1.負責網站平台的產品策略,設計,實現和運營; 2.負責產品團隊的組織發展和人才培養; 3.對網站平台的用戶滿意度和相關關鍵業務指標負責; 4.負責與各商業產品團隊協作,發展各垂直業務。 任職資格: 1.六年以上網際網路相關產品管理經驗; 2.直接領導過千萬級用戶量產品的全過程; 3.三年以上產品團隊管理經驗; 4.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從業者佳 年薪70萬,外加股權。 ==================== 年薪70萬,大概是台幣 350萬左右。這種等級的薪水,我在台灣的兩
種產業裡看過,一種是科技製造業(科學園區裡的知名公司),一種
是電信業,每年發好幾個月的年終獎金。然而,在網際網路產業裡,
我推測只有台灣雅虎和台灣Google有這種等級的薪水,其他的很難。 想一想,這還只是個總監的薪水,在其之上的副總不知道要領多少。 在上述的要求中,要特別注意一條:「直接領導過千萬級用戶量產品
的全過程」。簡單來說,你做過的網站最好曾經給千萬人以上的用戶
用過,才有資格拿這樣的薪水。全世界能產生用戶數超過千萬的網站
的國家和地區不多,而台灣顯然產生不出這樣的人才來。 很多人會責怪政府,既然有能力把台灣的科技製造業扶植起來,變成
高薪人才聚集的地方,為何就不能把台灣的網際網路產產業扶植起來
呢?如果台灣網際網路公司的薪水都能有這樣的水準,那還愁找不到
人才嗎? 那,為什麼台灣的網際網路公司開不起這樣的薪水? ◎國際化是終極解決方案 道理很簡單,台灣的科技製造業做的是全球生意。只有做全球生意,
你才有辦法拿到這麼高的薪水。投入一個工程團隊研發出來的產品可
以行銷全世界,跟只能賣台灣,效益相差甚巨。產業的從業人員所獲
得的回報也就有天地之別。 此外,如果台灣的網路公司都只做台灣本地生意,網站用戶數不過數
十萬,他有必要請這麼貴的人嗎?恩,看似沒必要。然後,然後。。
。海外的競爭對手帶著這樣的人才兵臨城下了。你不願意跨出去,人
家會主動跨進來,這不是你想不想要的問題。 台灣的網際網路產業經過十五年長跑,在能力上遠遠落後了。每當我
打開台灣的PCHome,EZTravel,104 人力銀行。。。還有一長串的台
灣本土網站,他們的介面互動設計,風格以及功能,讓我恍惚間覺得
回到了十年前。台灣的用戶怎麼能忍受這些網站這麼久? 一切的癥結,解決方案在於「國際化」三個字。我曾多次在公開場合
說,台灣人的宿命就是要出海,除了認為這才是海洋民族的性格外,
也有很現實的商業考量。以世界為市場,創造大的價值,吸引頂尖人
才,吸引投資,把規模做大,又再吸引更好的人。。。進入正向循環。 網際網路就是個追求規模的產業,不要再逃避這個問題了。 ◎不要再做大談網路趨勢的中小企業 如果政府覺得自己真的很用力在輔導與發展網際網路產業,那,我猜
力量是用錯方向了。各種獎勵,各種補助,各種大賽,主題應該只有
一個:「以世界為目標市場的創業團隊才能拿到補助/得獎」。官員
們,想一想你們是怎麼幫助高科技製造業開拓國際市場的?! 很多人會說,國際化還不容易嗎,做個英文版網站或者手機APP 出來
就行。其實還真不是,國際化可能意味著你會先有英文版,閒暇之餘
才會做中文版出來。台灣人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高,英文能力也是華
人世界裡算比較好的,這種優勢應該要好好發揮。 另外,國際化並不等於美國化。打日本市場,打東南亞市場,打歐洲
市場。。。都是選擇。問個簡單問題,台灣為什麼沒有初創團隊把類
似Line這樣的APP 做成功?因為一開始就沒人想過要做多國語言。這
種需要規模的應用,沒有大市場,投資人一點不感興趣。 Think Big 。台灣的網際網路公司如果繼續死守台灣市場,基本是死
路一條。十五年來看著前仆後繼的創業者,在媒體鼓動的「網際網路
大趨勢」之下一個個變成中小企業,基本上跟開個五人貿易公司沒差
別,落差真的很大。走出去,才有活路。
(文:黃紹麟)
上一篇: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三)政策
下一篇: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一):從智慧型手機到可穿戴式設備
■ 國際化,是台灣網際網路產業的最後活路 - 2013/09/01 ■ 談網路交友市場法則與陌陌的未來 - 2012/09/09 ■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二) - 2008/09/07 ■ Web 2.0 下一步(二)第四流:情感流 - 2007/09/02 ■ 中國3G之我見(二)牌照發放決定營銷戰略 - 2005/09/04 ■ 電子書之路千里迢迢 - 2004/09/05 ■ 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五)帶入內容與客製內容 - 2003/09/07 ■ 無線通訊產業的四大發展(下)電信媒體金融三合一 - 2002/09/01 ■ 虛擬的世界,真實的人生 - 2001/09/09 ■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六)傳統與網路的結合 - 2000/09/03 ■ 電子商務:進場的時候到了嗎【現況篇】 - 1998/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