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綠的高中生涯 最近在談明星高中的事,勾起我很多青澀的回憶。我是建中42屆的,
進入台北的建國中學是我灰暗人生的開始。由於菁英齊聚,不論我怎
麼念書都輸給那些每天下課就打籃球的同學(畢業很久後才知道他們
其實晚上偷念書到很晚),班上50多人而我不論怎麼考都是20多名。 在念國中的時候,前三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我甚至沒有那麼盡力的
去準備考試。但是在建中卯足了勁也就只有這樣,我被自己不是那麼
優秀這件事情給震撼到了。由於高中聯考時考上建中的分數只比最低
錄取分數高了 0.5分吊車尾考上,我因此覺得自己根本只是運氣好。 高二的時候我開始自我放逐,乾脆不念書了。每次期中期末考試都是
50多名,到最後高三是補考才畢業,當年大學聯考的考分是連填寫志
願的資格都沒有的。直到第二年重考才上大學。上了大學繼續自我放
逐,同學都去上課了我在宿舍睡覺,大二上學期差點 1/2被退學。 當時如果沒有考上建中會怎樣?很難回答。或許我會更早發現我在念
書上不是麼優秀的事實。會許我會天真的以為我只是運氣差沒考上建
中所以我還是非常優秀的。誰知道呢?我只知道那三年非常的不開心
,到現在偶而還會夢到自己畢不了業要補考而驚醒。 ◎寫下對自己的想像 大學畢業十幾年後,母校元智大學校慶,我應邀回校對電機系的學生
和家長演講。我以自己的例子告訴學弟妹們,最重要的是對於未來的
想像,只有夢想才能帶著你前進,成為你終生的保障。在座的父母親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放手讓你的孩子去找尋自己。 我就是在元智的第三年終於找到自己,從頹廢的狀態中覺醒過來,並
且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想像走了十多年,走出了一條與我大學同班同學
完全不同的路。1993那一年,我在校園裡認識了網際網路,決定要考
大眾傳播研究所。那一年,我寫下了這五點對自己的認識與想像:
- 我想過著到處演講和寫作的生活,那樣一定很棒。 - 我要成為先知,要站在全人類的最前線。 - 我不會很有錢,但總是有人拿錢讓我去做最新的東西。 - 我不會成為領導者,但我會成為領導者最得力的助手。 - 我懂技術,我懂行銷。我非常適合做兩者的中間橋梁。 上面五點,在我過去的15年職場生涯中全部實現。關鍵在於大學時期
的突然覺醒,而這樣的覺醒,根源在於對自己深深的認識。我必須說
我是非常幸運的人,大部分的大學生沒有辦法寫出類似的五點。因為
我們的教育從來不曾鼓勵自我探索,包含家長,我們只要求成績。 ◎請幫孩子們找到自己 如果你正在念大學,請試著用同樣的方法寫下你對自己的想像。標題
是:「我是誰,我適合,我想要」。如果覺得寫下你是誰很困難,你
可以從「我不是誰」開始。當正面表列很困難時,負面表列會簡單些
。例如:我不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但單一的領域我可以鑽得很深。 下筆困難?嘿嘿嘿,發現你跟自己有多不熟吧? 如果你寫出來的東西自己看了都覺得超遜,那表示你不誠實。這表示
你自己都不認同,請擦掉重寫。覺得難寫很正常,因為你從來沒有做
過這樣的事情,也沒有人教你做過。你才剛開始,以後你要不斷的寫
,直到寫出一個你認為不需要再更改的版本。 如果你是家長,我鼓勵你讓孩子寫。你可能會看到他寫出令你非常震
驚的版本出來。這時候請你保持靜默,並稱許他的努力。因為那是他
要的人生,而不是你要的。要知道孩子的未來其實是被你毀掉的而不
是他娘的教育部長,否則不會有母親以跳樓相逼女兒去考取知名高中。 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事,是父母親不太管我的成績。高中與大學的成績
爛到爆炸(形容詞來自九把刀),兩個當老師的家長可以僅是偶而嘮
叨兩句而已,並不容易。我說畢業後不要進大公司工作,好。我說我
想去大陸發展,好。 首先你不要擋住他們,如果你還能做得好一點,請幫他們找到自己。 ◎發展的關鍵在你:家長 我的父母並非全然沒有犯錯。我的弟弟從小在一個優秀的哥哥壓力下
發展,一直被他們認為資質平庸,數理不好,去念個職業學校將來有
個安穩工作就行。他們忽略了他從小在空間結構概念上的驚人天分。
國中時曾有親戚表示願意贊助他去日本學建築,但是誰都沒有太在意。 因為數理不好,所以一樣考上建中的弟弟,理所當然被認為該選社會
組,理所當然被認為該去考商科,最後考上台大經濟系。然而,他在
大三時也爆發了。這不是他要的人生,他花了兩年時間拼命準備,最
後以榜首考進東海建築研究所。想像一下經濟系轉考建築系的難度! 每個人都有天賦和使命,你怎能不回應生命對你的呼喚? 高中時期,我不知道自己除了追求前三名之外還能追求什麼,因此當
追求不到時,突然沒有了存在感。如果這樣的自我探索能在高中時期
發生該多好?而我弟弟的天賦如果更早能被開發有多好?期待有個老
師伸手拉一把固然浪漫,但如果不能形成制度,那終究只是好運而已。 聯考制度好不好?教改是否成功?我不做評論。不過,學校存在的目
的,是幫學生認識自己,找到興趣,發揮潛能,鼓勵獨立思考才是對
的吧?認識到每個人的差異性,鼓勵自我探索並找出最合適的發展道
路,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好制度。 最後,家長們,孩子的發展關鍵不在制度,在你。
(文:黃紹麟)
上一篇: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八):入口之爭與收入模式之變
下一篇:投資初創公司的一點點心得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 - 2023/06/25 ■ 寫給台灣的家長們 - 2014/06/29 ■ 黃紹麟加入嘉豐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 - 2009/06/21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三)誰會成為價格殺手? - 2008/06/29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二)新移動的機會與包袱 - 2008/06/22 ■ Web 2.0 再思考(五)挖掘「人」的價值 - 2007/06/24 ■ 終極的行動裝置(二)掌上遊樂器跨業競爭 - 2005/06/26 ■ 漫談數位音樂(三)就是通路革命 - 2004/06/27 ■ 漫談數位音樂(二)到底哪裡談不攏 - 2004/06/20 ■ 電子商務兩極論 - 2003/06/29 ■ 令人疑惑的「行動學習」 - 2003/06/22 ■ CRM 與大量客製化 - 2002/06/23 ■ 終極的網際網路(四)入口網站的末日與數位媒體產業分工 - 2001/06/24 ■ 數位資料與媒體工業 - 2000/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