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總編筆記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一)緣起緣滅數位之牆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23/04/02 - 被閱讀 27634 次 被轉寄 0 次

感謝曾經的讀者,我們共享的是在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回頭想想,是多麼的幸運。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這面牆帶我進中國

2022年 8月 5日從北京飛回台北,正式結束我在中國大陸工作與生活 17年的日子。第一個沒想到的,是居然待了這麼長時間17年轉眼就過 ,第二個沒想到的是,居然就這麼樣中斷了異地發展回到台灣。返台 半年了,覺得有必要紀錄一下這17年的生活,算是與過去告別。

從1998年開始架設數位之牆網站,當時還沒有部落格這種網路應用, 只好自己寫程式開發電子報系統。每星期發表一篇網路趨勢分析已經 成為日常習慣,也累積了將近10萬電子報訂戶。因此現在很多人戲稱 我為第一代網紅,網路業界很多人號稱看著我的文章長大。

2005年,覺得應該把讀者擴大到對岸去。而我朋友創立的公司剛好推 出簡繁轉換系統,能把網站的繁體轉換成簡體,慣用語只要事先定義 好就能自動轉換。數位之牆因此推出簡體版,每週轉載到大陸當時最 紅的新浪博客上,作為科技類明星博客推薦,讀者數量開始超過台灣。

2006年我心煩意亂,工作上因為自己桀傲不遜在公司內部到處樹敵( 少年得志大不幸此之謂也),老被各種暗箭攻擊。然後開始意識到自 己在台灣已經待過兩家電信公司,第一家不想回去,第二家頹勢已現 ,眼看著之後恐怕要找不到好工作了。

恰好,數位之牆簡體版帶來的轉機出現了。

◎改變我一生的人出現

2005年,一個在福州工作的台灣讀者發來邀請。他們公司主要業務是 幫福州電信員工培訓。我去教三天課講網路產業趨勢,講得我汗流浹 背,每晚失眠。拿台灣經驗去講完全沒用,在講台上硬撐三天好折磨 。學員給我評價很低,但這居然引起了我思考到大陸工作的可能性。

這群人既年輕又優秀,跟我在台灣媒體上得到的印象以及部分台商的 經驗截然不同(因為製造業有控制成本的傾向,台商不願花好價錢雇 用優秀的,所以總是能聽到台商說大陸員工素質很差的說法),我想 要到這個戰場試試身手。而且,我不要進台商,我要直攻大陸公司。

2006年,朋友再度邀請我到福州電信,因為當時發表3G方面文章,而 大陸正打算發3G牌照,希望我去講一講,跟高層做兩天培訓,結果還 可以。既然去了,就順道去上海,北京。我公告了行程,有三家媒體 來約專訪,以及幾位讀者來約喝咖啡,我也都接受了。

到達上海的時候是晚上,陰雨天,有台灣的好友以及前新浪網老長官 Albert來接待。不知為我何坐在計程車上的心情非常不好,到現在印 象還很深刻。第二天,改變我一生的事件發生了,我跟自稱是51.com 創辦人的兩位朋友,在上海某飯店大廳聊了兩個小時。

其中一位就是我到中國工作的第一個老闆,龐升東。

◎寫作生涯枯木逢春

數位之牆在2005年開始,進入了題材荒階段。2000年網路產業泡沫化 ,我運氣好順勢進入高薪的電信公司工作六年。然而,這六年逐漸與 網路發展脫節,以至於當時興起的Web 2.0風潮,我成為後知後覺者。 當時甚至還約了幾個台灣Web 2.0的先驅跟他們請教這底是甚麼。

回頭再看看2006年寫的一系列Web 2.0文章,完全是沒抓到重點的。 這個情況隨著我2006年10月份到上海工作後,重新回到網路產業的發 展軌道上,才有了枯木逢春的感覺。此後,數位之牆伴隨著中國網路 產業的劇烈發展,我有了大量的體驗與題材可寫。

51.com是個類似Facebook的網站(如果沒記錯,臉書也是2006年推出 的),我在2007到2011年期間,累積了大量的社交網絡經營的實戰經 驗,在Web 2.0的領域裡終於寫出了比較像樣的文章,其中有幾篇在中 國還得到了巨量的轉載,傳誦一時。

2009年開始,中國大陸進入了電子商務時代,百家爭鳴。我在當時轉 換工作經營電商,後期又進入阿里巴巴支付寶工作,也提供了我很多 電子商務相關的寫作題材。然後2012年從我創業開始,文章的發布量 就迅速下跌,2015年以後,當我想再提筆時發現大勢已去。

中國始終不缺乏人才,更厲害的寫手太多了。

◎感謝這個時代

遠在2000年的時候,台灣的網路產業有另一個電子報也很知名,叫做 《一周網事》,由我的好友邱元平先生主持。但是2000年後他們就停 刊了,官方的理由是每個作者都有生活要忙碌(對,他們好幾個人寫 ),當時我挺嗤之以鼻的,認為他們對網際網路的信仰就麼點。

等到2012我創業,到2014年創業失敗,才發現當真的忙起來的時候, 是沒有心思寫作的,自己創業就處在那樣的狀態。而我之所以過去能 堅持寫作那麼久,無非就是我的工作比較閒(哈哈),以及我沒有老 婆小孩而已(假日的時間是自己的)。

等到我2015年重回職場工作,想再度拾起禿筆創作時,發現圍繞著微 信公眾號的自媒體大量興起了。他們不是單兵作戰,甚至是以一個公 司的規模來經營科技媒體。中國市場大,他們完全可以靠廣告收入雇 用人手。撰寫的科技趨勢文章又快又好,我,打不過了。

2017年,數位之牆的最後一篇文章,談 O2O的,總結了我對網際網路 產業最後一波(線上走入線下)。之後,大陸的創投公司不再投資網 路創業公司,人類史上繼工業革命後最大的商業革命,走入生命週期 的尾段。當然,Web 3.0 以及人工智慧帶來重大新變革,這是後話了。

感謝這個時代,如果不是在1994年的校園裡遇上網際網路,然後他居 然發展成一個產業,我這輩子不知道能做什麼,才可以讓自己過得這 麼快意。感謝曾經的讀者,我們共享的是在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的喜 怒哀樂。回頭想想,是多麼的幸運。

如果您也是看我的文章長大的,請留言讓我知道。 (文:黃紹麟

上一篇:訂閱制付費會員經營之道:我積攢一生的工作經驗
下一篇: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二)管理工作初次體驗



■ 歷史上的今天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二)管理工作初次體驗 - 2023/04/09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一)緣起緣滅數位之牆 - 2023/04/02

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二)衝擊社交網絡與即時通訊 - 2011/04/03

全新的行動網際網路 - 2010/04/04

網際網路的世代現象 - 2009/04/05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四)Apple 的策略 - 2008/04/06

中國3G迷霧(二)TD是個燙手芋 - 2007/04/08

中國3G迷霧(一)3G是個賠錢貨 - 2007/04/01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六)社群本質與營利 - 2006/04/09

媒體,社群,Blog(五)媒介權力 - 2005/04/03

3C賣場何以缺手斷腳(一)其實只有兩個C - 2004/04/04

3G來了(四)3G的殺手應用是影像電話 - 2003/04/06

網路貨幣經濟與市集經濟的黎明 - 2002/04/07

如何擺脫高科技迷信 - 2001/04/08

網站的最後歸宿-固網 - 2001/04/01

從內容到商務 - 以閘口取代入口 - 2000/04/09

百貨公司與專賣店(二) - 2000/04/02

網路購物的時代來臨了嗎? - 1998/04/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簡珮如《黑蝴蝶》創造票房奇蹟 藝企合作擴大文化與公益效益 - 2024/11/21

TTD 推出全新革命性串流電視作業系統 Ventura - 2024/11/21

恩智浦與群光電能互授合作夥伴獎 慶GreenChip破6億顆出貨量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