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總編筆記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二)管理工作初次體驗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23/04/09 - 被閱讀 20097 次 被轉寄 0 次

你說我管過這麼大規模的公司嗎?當然沒有啊,但這是我首次嚐到中國大陸給年輕人的紅利。當時35歲,在公司就已經是副總級別,有一家 500人的公司給我揮霍,這種機會在台灣要去哪找。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真的要去這間公司嗎

2006年初,除了到福州教課,到北京接受新浪,網易,搜狐,這三家 當年盛極一時的入口網站影音專訪之外,我在上海遇見了貴人,龐升 東先生,當時在場的還有聯合創始人張劍福。彼時,他在跟我聊完兩 個小時之後,主動提出邀請,讓我加入51.com。

「我們是個小公司,用戶數不多,剛剛超過3000萬」他謙虛地說。我 一臉茫然,只覺得這傢伙在花式炫耀,畢竟全台灣也才兩千多萬人, 這規模不小了吧。後來我才明白,這確實是個初創期的公司,但成績 算非常好的。我當場沒有拒絕但也沒有答應,只說要考慮考慮。

原以為是客套話,回台灣後也沒太在意。沒想到邀請郵件接踵而至, 想想至少給自己一個機會聊聊,於是又再度飛往上海。這次把管理層 全部見了一遍,甚至跟HR總監把薪水都敲定了(2006年的月薪3萬 2 千人民幣),拿了Offer Letter 回台灣。

但後來硬生生拖了半年沒有去報到,因為總覺得這難道就是我到中國 大陸工作的起點了嗎?這是個幾乎沒有知名度的創業公司,能不能找 更大的公司去?我透過獵頭瘋狂地看機會,先後面試過戴爾電腦(大 連的電商總部),華為(派遣到中南美洲),總沒有滿意的。

先去再說吧,算命先生說。於是,2006年10月初,我登陸51.com。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當時每個工作機會都請算命先生算掛,他只要生辰八字而已,甚至連 應聘的公司名都不用。等他寫完兩大張紙,會叫我進去說這工作以後 是甚麼發展。他在不知我要應聘戴爾電腦的情況下,劈頭就說這公司 是世界級的。甚至算出我在甚麼情況下離開51.com,後來還應驗了。

我的職務是總裁助理,簡單來說就是龐先生的特助。其實工作內容非 常模糊,於是只能自己開始找事情做。這是一家兩年內從50人膨脹到 500人的公司,管理團隊包含CEO/CFO/CTO/CPO全部沒有管理過這種 規模的公司經驗。工作流程混亂,決策不看數據,就拍腦袋。

你說我管過這麼大規模的公司嗎?當然沒有啊,但這是我首次嚐到中 國大陸給年輕人的紅利。當時35歲,在公司就已經是副總級別,有一 家 500人的公司給我揮霍,這種機會在台灣要去哪找。於是我從技術 部門的組織架構重整入手,同時間開始建立數據分析體系。

然而這起點並不好。由於 CFO對技術部瘋狂買伺服器(用戶量增長巨 大,伺服器不夠)對 CTO和 CEO早有意見。 CTO因為我插手技術部也 不太開心, CPO(產品長,當時職稱是副總裁)一開始把我視為潛在 干擾者(我的意見可能干擾他的產品策略),一頓凌亂。

後來在上海陸家嘴一頓飯後 CFO離開,我歸順 CPO再不插手技術部門。

◎管理團隊日後發展

上述事情也帶來意外好處,51.com的技術人員對我印象深刻,認為我 敢於直言從此對我尊敬有加。技術部組織架構最後確實做了調整,甚 至確立了三大技術總監的體系,其中一位技術總監崔金鋒後來還成了 好友,日後因緣際會還共同投資了一家網路創業公司。

而我從此受到了 CPO張劍福的照顧,他多次幫助我,讓我這個台灣仔 在熟悉大陸的用戶與市場上快速融入,並且經常在龐先生面前說我好 話。至於 CFO楊冰,他日後飛黃騰達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卻依然顧 念我與他的舊情誼,有甚麼賺錢的機會就會想到我。

另一方面,我在公司內推動的數據分析工作,培養出日後第一個叫我 師父的弟子,龔婕。比較遺憾的是,依靠數據分析做決策,在51.com 始終無法落地,因為 CPO張劍福是個天才,他的直覺往往能走在數據 分析前面,但是像這樣的人一旦離開公司,公司後續發展就很危險了。

51.com是中國早期的社交網絡公司(請不要弄錯,不是 51job.com) ,一開始是2005年由張劍福創立,發展非常迅速,後來被龐升東先生 收購,一起打拼。可以說,社交網絡怎麼做,一直是張先生在把關。 日活躍用戶數能一路做到2009年達到 1個億,全是他的功勞。

然而,因為路線之爭,他感到跟各方溝通的疲勞,2009年選擇離開。

◎用戶定位之爭

我加入的時候,51.com剛剛拿完美國紅杉創投的 500萬美金 A輪投資 。接著第二年,又拿到Intel Capital (沒錯就是做 CPU那家)的 B 輪投資,再來第三年拿到了5100萬美金的 C輪投資,由史玉柱先生投 資(此人在中國有重量級地位,有興趣請自行Google)。

這間公司盛極一時前景大好,認識我的大陸朋友都說我要發了。然而 ,它在中國一線城市並不知名,沒什麼人用這個網站。用戶群體,主 要來自廣大的二三線城市。簡單來說,你可以想像一下,就好比在台 灣有個網站主要是給不住在台北市的人使用的,台北人都沒聽過。

而且用戶的學歷偏低,一般都是高中或者專科學歷。上述,對公司的 業務部門壓力非常大。因為他們要負責去賣網站廣告,但是廣告主都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們聽都沒聽過我們公司,一問身邊也沒人在 用。要想辦法引入大城市的白領階級嗎?卻發現做不到。

社交網絡只是現實社會階層的反映而已,在社會上,白領與藍領不會 交流,在網路上也一樣,他們對社交的需求不一樣,因此對網站功能 的要求也不會一樣。於是,整個網站要轉換定位,捨棄舊用戶嗎?這 個路線的動盪在爭執了一段時間後.以張先生的離開畫下句點。

這成為了51.com在2009年盛極而衰的其中一個關鍵。 (文:黃紹麟

上一篇: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一)緣起緣滅數位之牆
下一篇: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三)行銷工作拳打腳踢



■ 歷史上的今天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二)管理工作初次體驗 - 2023/04/09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一)緣起緣滅數位之牆 - 2023/04/02

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二)衝擊社交網絡與即時通訊 - 2011/04/03

全新的行動網際網路 - 2010/04/04

網際網路的世代現象 - 2009/04/05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四)Apple 的策略 - 2008/04/06

中國3G迷霧(二)TD是個燙手芋 - 2007/04/08

中國3G迷霧(一)3G是個賠錢貨 - 2007/04/01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六)社群本質與營利 - 2006/04/09

媒體,社群,Blog(五)媒介權力 - 2005/04/03

3C賣場何以缺手斷腳(一)其實只有兩個C - 2004/04/04

3G來了(四)3G的殺手應用是影像電話 - 2003/04/06

網路貨幣經濟與市集經濟的黎明 - 2002/04/07

如何擺脫高科技迷信 - 2001/04/08

網站的最後歸宿-固網 - 2001/04/01

從內容到商務 - 以閘口取代入口 - 2000/04/09

百貨公司與專賣店(二) - 2000/04/02

網路購物的時代來臨了嗎? - 1998/04/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TTD 推出全新革命性串流電視作業系統 Ventura - 2024/11/21

恩智浦與群光電能互授合作夥伴獎 慶GreenChip破6億顆出貨量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友訊科技榮獲2024 TCSA創意溝通領袖獎 - 2024/11/21

Palo Alto Networks 發布最新 OT 安全解決方案 - 2024/11/21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