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這兩種典範在電腦業界已經不是新鮮的名詞。
封閉系統基本上將電腦視為專屬系統,該電腦的所有硬體與軟體均由
單一的廠商提供,或者由該廠商指定的經過合法授權的廠商協助製造
。 早期的大型電腦時期,所有的電腦系統都是封閉系統,由類似IBM 這
類的公司提供從軟體到硬體及維修甚至軟體改版升級的服務。這種「
通包了」的服務型態,對於採用該系統的企業來說有好有壞,好處是
一次購足,量身打造。壞處是失去自由,任人宰割。 封閉系統一直到今天都還是存在,例如蘋果電腦的Mac 系列電腦就是
屬於封閉的系統。蘋果電腦從硬體的研發製造,到作業系統的改進,
應用軟體的研發,絕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自己來。蘋果電腦曾經一度改
變策略,試圖朝向開放系統前進,因而在全球尋找各式的合作夥伴。
國內也有大廠受到吸引,推出Mac 相容電腦。然而不知何故,這項開
放的政策後來又緊收回去,Mac 的開放終於成為昨日黃花。 至於開放系統的代表,就是目前大家使用的個人電腦PC。最大的特色
是,你永遠可以買到知名品牌所生產的個人電腦,也可以到光華商場
去委託店家依照你的需求組裝一台電腦,而這些林林總總不同廠牌的
個人電腦,彼此都相容。 整個電腦產業確實不斷朝向開放的道路上前進。蘋果電腦與個人電腦
的戰爭打了十多年,終究還是個人電腦的開放系統勝出。封閉,講究
的是「我有你不可以有」,「我要通吃」,「你不可以做出跟我一樣
的東西」。開放,講究的是「大家一起來」,「你負責這個部分,我
負責那個部分」。 所以開放系統的產業分工能量是很驚人的。光是台灣的個人電腦主機
板製造業就可以成為一門龐大的生意,英特爾專門生產CPU 獲利也很
豐富,更別提其他大大小小的各式晶片零件製造商,以及專門生產作
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微軟。 在開放系統中,標準是由幾個大廠主導大家協商出來的,標準制定的
過程可以看見各種妥協的影子,甚至有不同的標準互相競爭。理論上
經過這種自由市場的運作機制,因為競爭激烈,消費者可以享有最好
的標準化產品。而封閉系統的廠商什麼都要自己搞,這樣的進步幅度
慢,也難以形成規模。 微軟的應用軟體開發,也出現了封閉系統的影子。雖然說軟體開發本
身是屬於開放系統的一環,但是微軟試圖將每一個領域的軟體技術都
納入自己的旗下,卻造成了另外一種通吃的「軟體封閉系統」。表面
上大家都可以在windows 作業系統底下寫程式,夠開放了吧?然而透
過各種方法的操作,很多早年與微軟競爭應用軟體市場的大廠都已經
消失。
不過整個經濟體系的運作對於開放系統卻有著無比的需求,這也導致
了Linux 這類開放原始碼軟體大量的被企業採用,而且開放原始碼的
運動有一發不可收拾的現象。這並不是對於微軟壟斷市場的一種反動
或者基於任何道德的因素,只因企業是追求最低成本的,而唯有開放
,唯有享有選擇的權利,企業的資訊系統運作成本才會是最低的。 目前的企業在購電腦系統時,幾乎所有的軟體都是微軟的系列,這跟
早年的封閉系統又有什麼差別?可以預見的是軟體的開放會不斷的持
續下去,因為企業界內部運作的趨力。不過一般消費者市場是否也存
在著這樣的趨力就有待商榷了,因為一般消費者是懶惰的,轉換的動
機不見得強烈。例如Mac 到目前為止還是擁有忠心耿耿的使用族群存
在著。 個人電腦的產業分工業以完成,而且運作成熟。不論技術上有什麼重
大突破,基本上的分工角色定位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在新一代的平台
上面,顯然又重新面臨一次開放與封閉的抉擇。這些新的平台包含了
手機,PDA ,掌上型電腦等等各式各樣內含處理器與作業系統,可以
連網的資訊家電。這也再次引起了一些競爭,例如作業系統。 家電市場的特色是,產品標準劃一,也因此可以相容。不論你生產的
電視到底有多麼奇怪,一旦要外接錄影機的時候,他一定是遵循某些
標準。如果依照目前的開放風氣下去的話,最後很可能連作業系統都
是開放的,也就是說,不論什麼資訊家電,內部不管使用哪一種作業
系統,它們之間都可以彼此互通。 在桌上型電腦上面,使用者很難不去注意到作業系統的存在。然而各
式的資訊家電出現,卻會讓各種作業系統隱形起來。因為使用什麼作
業系統對消費者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只要不同的系統間資料可以
交流。這應該是開放系統的最終型態,每個參與其中的廠家都可能有
自己的利基,而不必再害怕微軟的壟斷。 有趣的是目前的PDA 卻是封閉的系統,銷售量第一名的Palm,其生產
者Palm Computing從硬體生產到作業系統一把抓,也幾乎不太授權給
其他的製造商使用。這對於現階段銷量第一的Palm Computing來說,
當然不必把自家的看家本領全部告訴別人,免得有人生產過多的相容
機種來跟自己打對台。 然而這樣的做法可能會隨著開放的趨勢而陷入危機當中,因為從電腦
的發展史來看,開放的腳步從未停過。Palm Computing到底是要把自
己定位成硬體製造商或者是作業系統的供應者,是遲早要做決定的事
情,因為來自微軟的競爭始終存在,而微軟的作業系統是到處授權的
,結合天底下的製造商一起生產,只要產品本身是好的產品,這種開
放的動能是很可觀的。 最後要指出的是,開放的趨力來自於規模經濟的需求。一個廠商獨攬
所有的事情生產出一項產品,然後行銷到全世界的大眾市場上,這樣
的生產動能永遠比不上產業分工,然後大家一起來。
(文:黃紹麟)
上一篇:版權與介面將決定電子書的發展
下一篇:線上遊戲的虛與實
■ 融資是怎麼回事(上)融資是迭代的過程 - 2014/12/14 ■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二)開放 - 2012/12/16 ■ 第四代網路行銷(上)RSS 訂閱行銷 - 2006/12/17 ■ 職場的灰色隧道 - 2006/12/10 ■ 再談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 - 2005/12/17 ■ 網路與書(下)供過於求的內容 - 2005/12/11 ■ 網路電話VoIP(四)雙網手機死於手機補貼 - 2004/12/19 ■ 網路電話VoIP(三)號碼才是生死關鍵 - 2004/12/12 ■ 數位相機是家用還是個人商品? - 2003/12/14 ■ 遊戲人生(二)在遊戲的世界裡穿梭 - 2002/12/15 ■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二)網際網路的假性購買 - 2001/12/16 ■ 線上遊戲的虛與實 - 2000/12/17 ■ 開放與封閉之爭 - 2000/12/10 ■ 無線上網不等於無限上網 - 1999/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