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1/28開辦「物聯網與RFID導入實務班」,1/20前報名,即享工業局補助40%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一詞,最早由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於2005年所發布的報告「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提出,係指在網路化的時代下,除了人跟人之間可以透過網路相互聯繫、人也可透過網路取得物件的資訊外,物件與物件之間可以互通的網路環境。物聯網整合了資訊傳感設備,如無線辨識系統(RFID)、紅外線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瞄器等種種裝置與網際網路結合,使各種物品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過程,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資訊的互聯與共享,可透明化管理物品,其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RFID電子標籤技術。據物聯網應用高峰論壇分析,物聯網行業在未來3到5年市場規模可達到3000億元;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產業價值,要比互聯網大30倍,將形成下一個兆元級別的通信業務。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被視為本世紀前十大重要技術,據Wal-Mart內部評估,當RFID產銷鏈被建立起來後,Wal-Mart在一年內省下的成本將高達83.5億美元,而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報告也指出,由於RFID逐漸被市場採納,包括相關硬體及軟體的建置將會在2008年加速發展。調查機構ABI Research預估2008年RFID的全球支出金額可達45.7億美元的市場,至2012年可達84.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17%;此外,美國市場研究機構AMR Research, Inc.研究亦預測2010年在各項應用帶動之下成長加速,商機十分龐大,因此包括NCC等單位皆以「二次IT革命」來形容此技術的潛能及發展性,可創造出無限的商機。 現今國內業者有許多導入RFID的案例,例如公領域∕公部門超過20個RFID先導應用計畫、醫療院所應用在病患感測及居家照護、製造業應用在生產流程自動化管控、物流業應用於貨櫃倉儲管理等,雖然台灣在電子產業的供應鏈及電子商務上都有傑出表現,但在RFID應用上卻相對落後,若不迎頭趕上,未來恐將面臨不易打進全球大廠供應鏈的問題,甚至許多企業指出,雖然目前RFID標籤成本仍高,導入後短期內看不到ROI,但現在卻非做不可,否則等到大家都導入才開始測試,恐怕將為時已晚。因此企業最好預先進行測試,提早掌握導入後的問題,才能在被要求導入RFID系統時,可以快速上線、因應客戶的要求。Gartner分析師則進一步表示RFID技術的市場將逐漸革新及帶來營收,早期採用RFID的使用者面臨較緊縮的利潤,並且必須不斷的壓低提供者硬體的成本。幸運的是,這樣的趨勢已經逐漸減弱,創新技術與應用已經取代成本成為RFID主要的關鍵趨動力。 然而,許多企業在導入RFID時卻發現,即使已具備RFID的技術,但由於欠缺實際規劃與導入的經驗,在執行上仍是困難重重。有鑑於此,資策會特開辦「物聯網與RFID規劃、導入實務班」,有別於其他純技術導向的訓練,本課程的重點不只是教導學員「What」,而是「How」,透過業界名師實務案例的分享,教導學員如何實際進行RFID的規劃及導入,積極培訓各產業的相關人才。本課程目前已開辦21期、佳評如潮,超過350人參加過此課程,為全國最多人參與的RFID實務課程。每期課程內容都不停更新、提供最新技術及產業應用資訊,讓參與的學員們都能學到真正實用的知識、並廣獲學員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