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14年12月15日 - (亞太商訊) - 據光明日報報導,日前,國內最大規模的原料奶生產商——現代牧業,因環境污染遭到湖北省通山縣村民抗議後,作出了關閉牧場的承諾。由此,萬頭牧場模式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2005年,我國第一個萬頭奶牛示範牧場成立,飛鶴乳業、澳亞集團等近年來也陸續建立了自己的萬頭牧場。幾年裡,萬頭牧場像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當前,中國規模化養殖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發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依然面臨一些問題。中國需要建設“萬頭牧場”嗎?中國規模化養殖道路應該如何走得更好?對此記者採訪了專家。 現狀:規模養殖是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的奶業生產方式分為兩種:規模化和非規模化。隨著我國乳制品消費的增長,中國規模養殖及大牧場建設迅速推進,特別是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推動了整個奶牛養殖業甚至乳業的變局。
2008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出台,其中提出要推進奶牛養殖規模化和標準化。此後,政企合力推行從牧場到最終用戶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旨在改變以往奶牛養殖和生乳供應“小、散、亂”的局面。 “到2014年,我國100頭以上存欄的奶牛養殖場所佔比例已經超過了41%,比2008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萬頭牧場的數量有增無減,算上已建的、在建的,有52家之多,準備要建的大約有24家。”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說。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認為:“通過規模牧場解決了成千上萬農戶散養存在的質量問題;農戶散養成本很高,大型養殖牧場節約不少勞動力成本,很多乳企在技術和設備上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挑戰:“萬頭牧場”模式遭質疑 隨著近期有關“萬頭牧場”帶來的爭議,不只是現代牧業,“萬頭牧場”發展模式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中國適不適合、該不該發展“萬頭牧場”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萬頭牧場”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角逐“萬頭牧場”時,中國或境外投資者必須承受“萬頭牧場”之痛。 “環保壓力是規模化養殖的首要問題。”谷繼承說。萬頭牧場的建立,意味著大量糞汙、廢液的產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汙染物處理。 其次是“牛源”之痛。建牧場,得有牛,但奶牛牛源短缺,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中國奶業發展。盡管目前每年進口奶牛需求超過25萬頭,但需求缺口仍然巨大。此外,淘汰牛、病牛的處理問題,也是社會對於“萬頭牧場”模式的疑慮之一。在淘汰牛問題上,李勝利認為:“一些大牧場淘汰的牛都是低產、老齡的,這都是正常的。根據國家規定,淘汰牛進入屠宰場都要出示屬地檢疫合格證,在屠宰場當場也會有檢疫人員進行抽檢。”谷繼承認為,在程序上,帶有傳染病的淘汰牛是不會進入到市場的。 但在病牛的處理問題上,谷繼承認為,病牛都需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但在病牛處理的具體實施上,仍需要依靠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動物檢疫部門的監督。 發展:因地制宜是關鍵 根據國家奶牛體系的數據,目前最好的奶源來自國內規模化牧場,乳脂率高於3.8%,乳蛋白率高於3.15%,體細胞數低於30萬,細菌數低於20萬,已經達到了歐盟的標準。 然而,當前形勢下,如何處理好萬頭牧場的環保和規模發展問題,成為萬頭牧場通關之路順暢與否的關鍵。 而在李勝利看來,要解決規模化牧場的環保問題,尤其是萬頭牧場,應該通過沼氣發電和沼液發酵等方式進行糞汙處理,形成可供土地使用的有機肥料。2013年11月出臺的《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中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采取糞肥換填、制取沼氣、制造有機肥等方法,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 此外,谷繼承認為,萬頭牧場問題的解決需要企業、政府和居民三者共同的努力,實現奶畜的良種化、飼料的專業化、養殖的規模化、監管的法制化、產業的一體化、產品的優質化。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萬頭牧場”建設不能一哄而起,既要有規模化和集約化的運營,還要追求“環境和諧”。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15/01/14為止
聯絡人 :劉 穎 聯絡電話:81-3-5791-1818 電子郵件:tiaraliu@acnnewswire.com
上一篇:寶物沉歸底吸資逾2500億 大連萬達國際傳超購8倍
下一篇:Palo Alto Networks 發佈最新分析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