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觀察站】翻轉『過勞之島』?不須全時上班的「半職工」正夯! 根據勞動部最新數據統計,台灣職場平均的年工時高達2,124小時,已經遠超歐美先進國家,勞陣秘書長孫友聯也曾公開坦言,官方統計的數據是來自直接訪問雇主,恐怕已是「美化」過的數字,然即便如此,這份數據竟還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政府真的必須盡速研擬對策以降低工時、解決勞工過勞的問題。 在揭露台灣職場過勞現象的「過勞之島」一書當中,被紀錄下來的8名過勞勞工個案裡,竟有7人年齡不到40歲,還有2位勞工在未滿30歲的年紀就因過勞而辭世,足見台灣社會的過勞年齡已經逐漸邁向了「M型化」(過勞年輕化)趨勢;而在最新的「全國受雇者調查研究報告」結果中,可看出女性工作者的疲勞指數遠遠高於男性,尤其以平均年齡在30~40歲的女性工作者,因普遍面臨步入婚姻、養兒生子等重大人生階段,導致在工作生活中兩頭奔波、疲勞感最劇。研究報告更指出,有超過兩成的女性工作者已經深陷過勞危險,必須及早注意身體健康、遠離職業傷害。 除了等待政府設法改善過勞工時的問題,勞工本身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嗎?其實,不需要全時上班的「半職工」,現在已經越來越搶手!
在過去,「全職工作」或許是最有保障與穩定的象徵,但隨著過勞職場效應不斷擴大,現在有不少的勞工寧可選擇工作時數更為彈性、也更有機會同時在最短時間內做不同專長興趣的工作,不但大幅降低了總工作時數,更可獲取比單一全職工作更優厚的薪資。對於企業來說,部分工作項目並不需要全職人員即可完成,而有些家庭主婦只能工作半天,剩下的半天必須回家照顧家庭。另外,愈來愈多人希望退休有一份半職工,一方面有收入,另一方面則可與社會保持連繫;若政府鼓勵企業聘用半職工,同步也可解決勞動參與率逐年下降的問題。 國外知名的工作數據網站「Career Cast」公布的2015年十大半職工作研究報告顯示,許多選擇半職工作或臨時工職的勞工,並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權益受損,甚至認為自己比起全職疲憊工作時、心境更為輕鬆自在;根據世界日報指出,所謂的「半職工作」,指得是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34小時、上班工時不固定的職務,比如傳統產業的臨時工或送貨人員、自由作家、SOHO族(自行接案),這些人普遍可以自己選擇工作的時段與週期,在特別的季節也可能獲取比平常時段更高的酬勞(比方說逢年過節時,物流送或業務就可能會特別熱門)。按照勞工部和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半職工在於工作經驗的環境、壓力、收入、潛在職業前景等條件的評估,都獲得不錯的分數,而由Career Cast公布的10大半職工作分別為:會計師、電腦程式人員、平面設計師、市場分析師、網路電腦系統管理員、送貨司機、搬運工、管理分析師、校對編輯人員、自由作家等。 事實上,只要能擁有專業技術或工作知能,選擇更有彈性的工作內容或職別並非不可以,雖然待在辦公室裡一整天,能夠獲取較為穩定的薪資加給,但藉由彈性、符合自身健康條件的時數安排,增加更為廣泛多元的業務範疇,或許就能替自己的荷包加薪,同時也可主動性地避免過勞狀態的惡性循環。況且工作效率與全職或半職無關,以先進國家的執行成效來看,半職工的工作效率並不影響原有的績效,也許會更好,只要雇主與勞工互相配合即能達到雙贏的目的。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林由敏認為,工作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模式,也可選擇較有彈性的上班方式,不要持續加班導致過勞,結果把身體累壞累病了,很可能必須休養上大半年,既影響自己的工作,也可能造成公司的困擾,還是應該注意工作時數的分配;而她也特別提醒上班族,「過勞」有時也會因為勞工自己未能了解工作權益,無形中讓自己應享的權利睡著。比如說,在2015年就有許多和勞工權益有關的法案制度更新,像是基本工資調升3.81%、職災保險大幅度放寬保障更多勞工業種的職業安全,還有國定假日遇例假日應給予補假、新增生理假、陪產假與產檢假等辦法,這些都是上班族應該多多留意的重要資訊,建議大家應隨時注意勞工局或勞動部的公告,了解最新的工時法規制度,在必要的時候才能夠向公司或人資主管提出最有力的合理(法)依據,捍衛自己的身體健康、工作待遇與福利!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15/05/07為止
聯絡人 :林綺晴 聯絡電話:02-2748-5188 電子郵件:sunny@cpea.org.tw
上一篇:甲骨文協助企業實現巨量資料願景
下一篇:【人資參考書】 招募旺季,如何做好員工背景查核,辨識人才真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