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點,整條街瀰漫各種香料的味道,兩旁的沙嗲燒烤小攤、飯館,讓路過的行人飢腸轆轆;這條熱鬧滾滾的雅加達沙璜大街(Sabang),有種熟悉的親切感,就像台灣的夜市。 「印尼受阿拉伯、印度、荷蘭、中國等文化影響,從印尼飲食,最能體驗印尼的多元民族和文化,」熟門熟路走在沙璜街上,印尼通訊社《安卡拉》記者馬麗亞熱心的一一介紹,就像印尼人總認為,「體驗印尼食物,就是體驗印尼。」 我們今夜拜訪的第一家餐廳,是位於街上蘇拉威西人開的自助餐館「Woku Belangan」。炸到金黃的半橢圓麵包「Panada」外觀相當吸睛,內餡包洋蔥、辣味鮪魚,無論口味或外觀都很西式。 這道Panada,來自於印尼第四大島「蘇拉威西」北部城市美娜多(Manado)的平民食物,而且要從百年前開始說起。當時葡萄牙人來到北蘇拉威西,為港灣蘇丹王建造商船,在炎熱潮濕的氣候下,易保存的Empanada西葡式炸麵包文化,也留下成為在地的米納哈沙族(Minahasa)的平民小吃。 接著來到十七世紀,荷屬東印度公司在遠東經濟殖民,包括台灣、中國、印尼,都是海上貿易運輸到荷蘭的重要據點。荷蘭人在印尼中爪哇的三寶隴大舉建設,這座荷蘭殖民年代印尼的重要港口,將當時印尼種植的糖、茶、咖啡,運到歐洲家庭中的食品櫃。
隨著資本主義的經濟殖民,亞歐飲食的混合風正在印荷兩地人民的味蕾上悄悄生根。不只在印尼是平民小吃,在荷蘭街上的小吃攤上,熱騰騰、油酥酥的潤餅捲,在天寒地凍的冬天,特別受歡迎。 而這類「印西合璧」的印尼小吃,來自中爪哇三寶隴(Semarang)的「荷蘭潤餅」(Loempia)為代表。將裹上蛋汁的潤餅捲放進油鍋炸,內餡有馬鈴薯泥、豆芽菜、胡蘿蔔絲等,一條炸潤餅捲背後,揉合了印尼福建華人、荷蘭殖民的多元文化。 街尾,印尼連鎖巴東菜館「Garuda」,大片玻璃窗內,菜盤堆得高高的。牆上寫著雅加達大街小巷常看到的「Nasi Pandang」字牌,意思是「巴東菜」。進到巴東菜館才坐定,菜都還沒點,服務生就像特技表演般,雙臂疊滿熟食菜盤,咖哩魚、辣椒炸蛋、辣豆,擺滿全桌。 巴東菜當中最知名的,就是「巴東牛肉」,近年還獲選CNN全球五十大美食第一名,成為印尼菜的代名詞。印尼穆斯林過年前有一個月的齋戒期,直到除夕當天開齋,就會準備像巴東牛肉一樣豐盛的料理來慶祝。巴東人很多都信奉伊斯蘭教,因此在巴東菜館最道地的吃法,是用右手從菜盤取菜,佐著白米飯吃。 受到伊斯蘭、印度香料文化的影響,來到當地的巴東菜有別於傳統,口味比較辛辣。像是這盤外觀看起來黝黑的巴東牛肉,就是放入辛香料、椰奶熬煮超過四小時而成,其化在舌尖上的味道,像極了台灣牛肉乾。 巴東菜館和巴東牛肉,皆源自西蘇門答臘省會巴東,由善於經商致富、具有冒險精神的蘇門答臘商人,把巴東菜館的獨特經營模式-每盤菜吃多少算多少,傳遍全印尼,甚至在穆斯林人口多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帶動流行,可謂經濟實惠。 高呼復興「海洋王國」的榮光,這個由一萬七千多座海島組成的國度,島上存在著上百種民族,並各自發展出複雜方言和文化,就算是三百多年前強勢的荷蘭人到這塊土地經濟殖民,也沒能抹去印尼的多元性。 文章來源:天下雜誌-伊斯蘭+荷蘭 多元混搭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15/11/20為止
聯絡人 :一零一多媒體 聯絡電話:02-2767-1101 電子郵件:yuting.tsai@101dr.com.tw
上一篇:內房龍頭互通戰略 紅星美凱龍勢頭勁
下一篇:「雪豹」電動輪椅車頭採用達梭系統SOLIDWORKS
|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四)阿里巴巴敢給股票 - 2023/07/02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 - 2023/06/25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二)最好的公司支付寶 - 2023/06/1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一)兩個女人一個男人 - 2023/06/1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九)電視購物轉型電商 - 2023/05/2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八)那些從台灣來的人 - 2023/05/2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七)嘉丰資本擦身而過 - 2023/05/1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六)跟阿福有關的人們 - 2023/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