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糖尿病、腎臟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是足部缺血問題的高危險群 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如三高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患者以及吸菸、高齡者,都是易發生足部缺血問題的高危險群。 Ø 初期症狀不明顯,嚴重時已錯過黃金治療期 發生足部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周邊動脈阻塞(PAOD),患者的血管因老化或慢性疾病受損而狹窄或栓塞,造成肢體缺血及組織受損甚至壞死。
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足部發冷、麻木、疼痛、閒歇性跛行,嚴重時出現靜止時疼痛,足部傷口長久不癒甚至壞死。若不及早治療,可能難逃截肢命運。 Ø 嚴重時主要以外科手術作治療,遠紅外線促進微循環幫助癒後 目前嚴重的足部缺血(CLI),主要以手術的方式將阻塞的血管疏通,如「經皮血管成形術 (PTA)」,俗稱通血管;或接上新的血管,如「血管繞道手術 (By Pass)」。 一般通血管後數年內可能再發生狹窄,而血管繞道手術須全身麻醉,且手術有其侷限性,兩者皆有血管管徑的限制,最末梢只能到達腳踝或足背,若無法改善最末梢的血液流通,手術後仍有可能需要截肢。 在此狀況下,非侵入性、可有效改善並維持末梢循環、減少組織因缺血受損的低能量遠紅外線療法,是手術前後的最佳輔助治療。 Ø 遠紅外線療法,早已納入日本醫院常規治療方式 強調安全、無副作用的遠紅外線「和溫療法」已在日本使用多年,於2010年被編入教科書「慢性心臟衰竭治療指南」修訂版-內篇「下肢循環障礙患者治療指南」中,有多家醫院,如東京大學醫院、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院、順天堂大學醫院、京都府立醫科大學醫院等採用。惟進行和溫療法所需的設備及要求較多,不易普及至居家照護。 順天堂大學醫院腎臟內科井尾浩章醫師,於2015年的透析醫學年會提出他使用來自台灣的遠紅外線經驗:某糖尿病患者下肢血循不良,又因末梢神經病變感覺喪失而無法及早察覺,至發現時傷口已擴大,患部為左腳掌外側兩處潰瘍。使用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患者小腿前側,每周三次、每次40分鐘;三個月後傷口完全癒合。 井尾醫師表示:用遠紅外線照射患者小腿前側,促進小腿的側肢循環有效改善循環障礙,血液能充分供應至腳掌,讓傷口自然痊癒。 Ø 台灣已使用遠紅外線多年 繼台灣及世界各國的洗腎中心已使用低能量遠紅外線於洗腎瘻管照護多年,台灣多家醫學中心(包含台大、榮總、長庚、高醫、慈濟等),於2013年開始「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為期三年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無論做為輔助治療或是唯一治療,每天照射低能量遠紅外線,一個月後下肢缺血病人之踝肱血壓指數(ABI)獲得改善,照射6個月,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臨床分級(Rutherford Classification)可降低一級。 足部缺血的患者,通常感覺較為遲鈍,因此在使用遠紅外線時,需特別注意保持安全照射距離。挑選設備時更需注意避免使用有高溫紅光或熱風的儀器,以免因額外的熱效應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https://wsfirapy.com/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18/04/01為止
聯絡人 :邵君白 聯絡電話:02-25571816 電子郵件:chunpai.shao@gmail.com
上一篇:格芯與eVaderis合作 強化 22FDX® eMRAM 平台
下一篇:可貴! 五龍集團貴州生產基地交付首批貴州出品的電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