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1930年10月26日生),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本名孫鉞,因主持公共電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而被稱為「孫叔叔」。從小就愛模仿,最喜歡的偶像是默劇大師卓別林,愛看西洋片聽西洋歌,但對課業就是不拿手。父親因交際而疏忽家庭,隨後母親病逝,孫越課業留級無法畢業,所以決定報考青年軍,1946年投身軍旅,後因國共戰爭,就這樣跟著軍隊來到臺灣。 孫越誤打誤撞加入裝甲兵「水牛劇團」,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1962年參演首部電影《白雲故鄉》,而後以扮演壞人角色居多,還因為壞人演的太傳神,使女兒孫向瑩在學校不敢承認爸爸就是孫越。與張小燕演出短劇後,改走諧星路線;在與陶大偉合作的《小人物狂想曲》短劇綜藝節目登上高峰,轟動一時。離開電視台後轉戰電影圈,並與好友陶大偉共同出唱片,為他的演藝生活增添許多光彩。 1981年受洗成為基督徒,因緣際會參加宇宙光機構「送炭到泰北」的活動,此趟活動他抱病參加,但此活動卻讓他忘了病痛,而且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也因此,回臺灣後決定,在未來每一年當中,只花四個月拍戲,其餘八個月投入公益活動。 孫越於演藝顛峰時,一年軋6部戲,名利皆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但內心卻極度空虛,甚至有了輕生念頭。1989年進入了人生的轉捩點,終於找到了人生出口,找到了解決內心空虛的方法,於是召開「只見公益,不見孫越」的記者會,正式宣布告別40年的演藝生涯,當時有人質疑他,事業如日中天,為何要退出,並認為他沽名釣譽,別有用心,但孫越著實用行動證明,杜絶眾人攸攸之口,更榮獲2010年第47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的榮譽,當之無愧。
菸齡達37年,至今已戒菸30多年,並成為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所謂「施比受有福」,在出席2007年董氏基金會戒菸記者會前,至醫院檢查肺功能,做X光檢查,意外發現肺部異常,也因此即早發現罹患肺腺癌,所幸為第一期,只需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不需化療。當孫越得知罹癌時,第一個反應是感謝主,沒有任何怨言、沒有恐懼,而且認為這是一種恩寵,以正向思考去面對它,樂觀積極去追求生命價值,而不單只是追求生命的永恆。 長期的菸癮也讓孫越付出代價,承受了菸害的後遺症,得到了「慢性肺阻塞」(簡稱COPD),這種無法根治的疾病,發病時連呼吸都有困難。曾經走過這段歷程,更能感同身受,也更盼望別人不要走上這條路,以受菸害過來人的身分,推動勸導戒菸不遺餘力,內心期盼別人要更好的心從不間斷。 孫越與妻子「小護士」的美麗邂逅 孫夫人年輕時長的很可愛,不乏眾多追求者,孫叔叔也不屬於帥哥型,但如何讓這些情敵知難而退呢?只能說孫越智慧真的堪稱一絶,當時孫越跟情敵說:「你很帥人也好,這女孩也很好,但二個好人在一起,好上加好沒有意思;而我是壞孩子,如果我跟她在一起,她的好就可以把我的壞改變了。」開始交往後,孫越有鑒於自己是個無拘無束的人,對於錢完全沒有概念,所以開始將自己的薪餉交付給「小護士」管理,慢慢的基本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皆具備,不再像之前自我管理什麼都缺。孫夫人為人低調,默默的支持著孫越的每個決定,孫越也愛家人,他總給人溫暖的感覺,下工後有時間必陪伴家人,把家人看的比自己重,對於自己生命非常豁達,但對於家人卻非常害怕失去。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軍中戲劇的淬鍊,加上本身擁有的戲精,在戲劇的詮釋有著超乎一般人的專注度,對於演戲,他打從心底喜歡它,傾注全心,全力以赴,將每個角色揣摩的淋漓盡致,這就是他的工作態度,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對於工作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不斷的學習精進態度。也因為這種敬業精神,讓他演壞人像壞人,讓人恨的牙癢癢;演好人像好人,讓人感動到心坎裏,即使得到了三座金馬獎的肯定,但他依然不忘初衷,時時刻刻都在學習,積極並謙卑面對每一件事情,永遠熱情不減,也只有對萬事萬物感恩才會有如此用不完的熱忱,學習孫叔叔,讓愛降臨在每個人的心中。 延伸閱讀:www.k5news68.com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18/04/30為止
聯絡人 :莊睿庭 聯絡電話:03-3316786 電子郵件:mos676767@yahoo.com.tw
上一篇:特殊抵押權相關登記法令與實務研討
下一篇:詮力簡訊系統 榮獲數十家銀行指定使用
|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四)阿里巴巴敢給股票 - 2023/07/02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 - 2023/06/25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二)最好的公司支付寶 - 2023/06/1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一)兩個女人一個男人 - 2023/06/1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九)電視購物轉型電商 - 2023/05/2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八)那些從台灣來的人 - 2023/05/2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七)嘉丰資本擦身而過 - 2023/05/1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六)跟阿福有關的人們 - 2023/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