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對於世界各地學習有著深遠影響力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當初是怎麼開始心智圖(Mind Map)概念的呢? 從1960 年代美國西北大學的Allan M. Collins 教授所研究的語意網絡(semantic network)到1960 年代末期美國加州理工大學Roger Sperry 教授發現大腦皮質層的左右兩邊有著不同心智技能的傾向。經由Ornstein、Zaidel、Bloch et al 等人的後續研究又發現雖然左右腦各掌控了特定的活動,但都由大腦每一個區域的心智技能共同協調處理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深受這些研究的影響。後來他為BBC拍攝有關腦力開發的節目,並綜合成為以下五本書:Use Your Memory,Master Your Memory,Use Your Head,The Speed Reading Book及The Mind Map Book。
原本就涉獵於認知心理學、語意學(General Semantics)、圖解思考、色彩學與圖像學等的他,從觀察大自然現象得到了啟發,他發現大自然中存在著像網狀、脈絡等如大樹、閃電、蜘蛛網等,這些和大腦神經的構造有著許多相似共同之處,這些點點滴滴逐步累積形成心智圖(Mind Map)的理論與基礎概念,而具體的作法是什麼呢? 東尼·博贊(Tony Buzan)將其歸納整理成視覺化的思考工具–心智圖法(Mind Mapping),融入左、右腦全部的心智技能,成為兼具廣度與深度、邏輯與創意、科學與藝術、理性與感性的全腦思考模式。而在1974年心智圖魔法師(Use Your Head)正式向人介紹心智圖(Mind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