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備援服務及資料備份為各大產業企業永續以及資訊安全中的重要一環,且近年因新冠疫情、地緣政治以及電力來源等,已讓很多大企業抑或是政府單位憂心傳統地端、國內的異地備援與資料備份是否能滿足現今環境的需求。因應ESG所制定的國家規範與碳稅等議題,也讓製造業及相關企業開始將雲端異國備援與資料備份的解決方案納入營運規劃。依據目前國內外研究機構與備份解決方案相關廠商的調查,台灣的企業有執行資料備份的比例高達92%,但有佈署異地服務備援的僅約46%,若依產業別的比例比較,以金融業為最高,中小企業比例則最低。同時,金管會已宣布將開放金融機構使用公共雲,Netron網創資訊也呼籲金融機構應盡早規劃災難恢復 (DR) 的策略,並佈署「異國」服務備援與資料備份的解決方案。 「成本、備援/備份方式、資料安全、復原是企業進行備援及備份時優先考量的問題,尤其是系統/服務備援涉及的技術及成本往往非中小企業所能負擔,」Netron網創資訊執行長李尚修表示:「現代企業商業運作已與資訊科技系統穩定性與運作息息相關,身處地緣政治的台灣企業,其系統與資料異國備援與備份更是現代化企業在商業持續運作最迫切之事。Netron網創資訊希望透過跨雲端平台境外服務備援及資料備份的新服務,保障企業客戶的營運韌性,並提供雲端科技作為最佳的商業策略,以協助客戶以最佳的成本效益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現代化備份策略採用「321原則」,亦即至少備份3份、使用2種不同形式、其中1份備份要存放異地,異地最好的選擇即為異國雲端備份。在同雲端平台實施服務備援與資料備份會有所謂Single Point of Failure(SPOF)、雲端服務商壟斷、多雲間移轉風險等諸多疑慮。根據Gartner在2019年的調查,大多數組織更喜歡使用多雲服務供應商,而81%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規劃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雲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