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型態快速變遷與高齡化社會趨勢下,如何讓長者、中壯年與孩子之間重新建立連結與理解,已成為現代家庭與社會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由一群致力推動家庭教育與社區共學的行動者所發起的「三代共善同行企劃」,正是以「跨世代共融」為核心,串連祖孫情感、家庭互助與社會參與,讓三代人在愛與行動中共同實踐「共善社會」的願景。一、企劃緣起:為家庭重建溫度,為社會注入正向力量 「三代共善同行企劃」的發起初衷,是觀察到當今社會中家庭成員雖同住一屋簷下,卻彼此疏離、對話斷裂,尤其祖孫間因代溝、科技落差與生活節奏不同,往往缺乏深度互動與理解機會。而這樣的距離,也反映在社會中對長者參與、青少年成長與家庭支持的不足。 因此,本企劃希望打造一個跨世代互動平台,透過實際活動、情感交流與共同學習,讓長輩、父母與孩子重新凝聚彼此,從家庭出發,走向社區,實踐共善。 二、三代同行的核心精神:互敬、互助、互學 「三代共善同行企劃」以「互敬、互助、互學」為主軸,透過設計有意義的跨代互動活動,培養家庭成員之間的尊重與理解,也鼓勵彼此在生活中互相支持、共同學習。企劃特別強調:
長輩的智慧不是被遺忘的資產,而是可被轉化成生活教養與文化傳承的力量; 中生代的行動力與社會責任感,能成為橋接世代的穩定樞紐; 孩子的好奇心與創意則能激發家庭活力,讓代間關係更具未來性。 在這樣的理念下,三代不是彼此分離的單位,而是透過行動實現的「共善夥伴」。 三、核心活動設計:讓三代真實共學與共感 企劃涵蓋一系列有深度又富趣味的行動模組,包含: 1. 時光故事工作坊 祖孫共同書寫生命故事,讓長輩回憶過往,孩子學會聆聽與尊敬生命歷程。 2. 世代廚房實驗室 三代一起準備傳統家常菜,分享食物背後的文化記憶與價值觀。 3. 跨世代體驗日 長輩體驗科技App,青少年體驗無科技生活,理解彼此的生活節奏與限制。 4. 家庭公益任務行動 三代共同參與社區淨灘、義賣或關懷弱勢,實踐從家庭出發的社會參與。 透過這些活動,不只是情感連結,更讓彼此在行動中看到不同世代的智慧與美好。 四、推動多元共融,讓不同家庭都能參與 三代共善同行企劃特別設計多元家庭參與方案,讓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新住民家庭等也能自在參與,不受傳統家庭結構所限。例如: 為隔代教養設計「祖孫對話地圖」,協助長輩了解孩子需求; 新住民家庭可參加「文化分享日」,讓孩子認識雙重文化背景的價值; 單親家庭亦可組成互助團體,透過共同任務互相支持與陪伴。 這些安排讓企劃更具包容性,真正體現「共善不分形式,理解才是關鍵」。 五、連結社區資源,共創永續支持系統 本企劃強調社區合作與公共參與,與地方親子館、學校、長照中心與非營利組織攜手,成立「三代共善夥伴網」。透過: 在地定期活動設計 世代對話論壇推廣 志工培訓系統建置 成果展演與數位紀錄平台 打造可長期運作的跨世代學習與參與機制,真正讓家庭教育、社區支持與公民行動形成永續循環。 六、從家庭走向社會,為共善社會立下根基 透過「三代共善同行企劃」,不僅讓家庭關係更緊密,也讓參與者發現,自己在社會中可以扮演積極角色。祖孫一同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三代共學的感動瞬間、家庭間的重新理解與尊重,這些都是推動共善社會的種子。 因為,唯有家庭穩定、世代互信,我們的社會才會有真正長遠的未來。 結語:三代同行,共善成長,共築有溫度的未來 「三代共善同行企劃」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一場價值的實踐旅程。它邀請每一個家庭放下距離、拾起對話、走進彼此的世界,並進一步走入社區,成為推動良善循環的行動者。 從一頓共煮的飯、一次合作的任務、一場深入的對話開始,三代之間的牽繫不再只是責任,而是彼此的力量來源與幸福所在。這,就是三代共善同行的真正意義。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25/07/27為止
聯絡人 :張軒盡 聯絡電話:0976577654 電子郵件:percv78@gmail.com
上一篇:愛的圓夢親子公益團隊:用陪伴實踐夢想,打造家庭幸福溫度的力量
下一篇:李茂源執行長:以願景引領行動,成就永續社會與教育公益的推動者
|